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667206

基于原型范畴的动词“打”的多角度考察

应蕙菁
上海师范大学
引用
“打”是汉语中比较特殊及复杂的单音节手部动词,其义项之多、用法之灵活在汉语中较为突出。从构词情况看,“打”在今天的很多用法早在宋代就已形成,其数量也居汉语之冠;从欧阳修、吴曾到后来的刘半农、陈望道、胡明扬,不少学者都曾试图穷尽其纷繁的义项,探索其内在的构词奥秘。   本文试图从语法化理论出发,考察动词“打”的句法演变与语义扩展的轨迹;同时在认知理论的框架下,探讨“打”的语义内部泛义与本义之间的引申关系。以原型范畴理论为视角,分析“打”与名词的互动规律,其中包括“打+N”结构中宾语的层级性及该结构中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第一章主要以语料为基础,考察动词“打”的语义和句法结构演变的轨迹。结合“打”与其后宾语在句法上的组合变化,分析“打”在本义、泛义和虚义三个层面意义与形式的互动表现,理清“打”从单义到泛义、由泛义到抽象、由抽象到弱化的发展线索,进而概括出“打”的句法语义演变机制。   第二章主要是对“打”的语义系统进行认知分析。历来“打”究竟有多少义项最让人觉得无序可循,“打”的用法广泛、义项丰富,因此各个义项与“打”的本义之间的引申关系是首先要进行梳理的问题。同时我们通过现代汉语中另一个泛义动词“搞”与“打”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比较,对比出作为泛义动词的“打”在三个平面的特点。   第三章主要是在原型范畴理论的视野下分析“打”后宾语的层级性及典型性等级。整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范畴理论出发,分析“打”在击打类动词中的原型特征以及“打”的多义性的形成机制。第二部分从句法形式的角度分析原型“打”的句法特征,并由此区分原型“打”具有强动性的语义特点而泛义“打”具有事件性的语义特点。第三部分根据“打”后宾语不同的语义角色,重点分析“打+N”结构类型并对该结构层次进行分类,分析“打+N”结构的形成机制以及结构中名词的典型性等级。   第四章主要分析“打+N”结构中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我们从搭配理论出发,考察“打+N”结构词与词组合的内部层级性与名词与动词之间的选择关系。“打”与其后宾语从搭配类型来看可以分为自由组合、粘着组合与固定组合;从选择关系来看整个结构内部存在动词与名词的双向选择。“打+N”结构中名词的类推性反映出该结构在聚合关系方面的特点;我们主要讨论结构内部在类推方面的不完全性以及结构的类推机制。

现代汉语;动词;原型范畴;句法演变;语义功能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陈昌来

2010

中文

H146.2

81

2010-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