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北京市基层传染病防制人力资源质量现状调查

索罗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引用
目的:了解北京市基层传染病防制人力资源的质量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人力资源的规划、管理和开发策略提供基线资料和依据。   研究对象:基层传染病防制专业人员,包括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科室医生,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的预防保健医生。基层传染病防制非专业人员,包括地段保健科下辖的学校、托幼所医务室医生,企、事业单位医务室医生,以及村医务室医生。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调查,根据北京市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因素的差异按城区、郊区分层,随机抽取6个样本区县作为研究现场开展定量调查。专业人员调查部分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首先利用机构调查表确定调查对象的样本量,然后进行人员调查。专业人员调查部分回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人员调查问卷187份、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调查表676份。非专业人员调查部分采用方便抽样的调查方法,从研究现场回收村医调查问卷228份,校医调查问卷171份,集体单位医务人员调查问卷408份。   结果:   ⑴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人员平均年龄为36.4±10.1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5.4%,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42.0%,其中公共卫生专业的占47.8%,检验专业的占34.8%;传染病知识测试及格率为92.8%;公卫专业人员岗前培训的比例为90.9%,检验人员岗前培训的比例为91.7%;34.4%的公卫人员对所接受的传染病培训不能满意,检验人员的不满意率为27.6%;公卫人员对目前工作条件的满意率为45.1%,有38.2%希望换工作,检验人员对工作条件的满意率为45.8%,有45.0%希望换工作。   ⑵基层地段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医生年龄在46岁以上的占45.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45.8%,初级及以下职称的占61.0%,公共卫生专业的占22.6%,城区、郊区的预防保健医生存在年龄、专业、职称差异,不同级别医院的预防保健医生也存在年龄、专业、职称差异;传染病知识测试及格率为90.4%;上岗前经过培训的比例为91.3%,不能满意的比例为25.8%;对目前工作条件的满意比例为31.9%,希望换工作的比例为42.0%。   ⑶村医务室医生、学校医生和集体单位医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8.9±9.21、44.1±8.60和44.3±9.67岁,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分别占84.1%、26.6%和35.6%,初级及以上职称的分别占32.0%、79.3%和78.0%,医疗专业的分别占77.9%、36.1%和55.0%,三类医务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存在差异;传染病知识测试及格率分别为74.6%、40.9%和73.5%;上岗前经过培训的比例分别为88.2%、87.8%、69.4%,不能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7.2%、32.1%和30.9%;对目前工作的满意率分别为43.2%、45.5%和64.2%,希望换工作的比例分别为33.6%、35.5%和26.7%。   结论:   ①进一步优化北京市基层传染病防制机构的人员专业、学历结构。消除基层预防保健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平衡,落实“准入机制”,吸引专业对口的高学历毕业生加入基层防制队伍,分流、清退无学历无资格的非卫生技术人员,确实改善防制人员年龄老化、学历低下、专业素质差的现状。   ②继续提升北京市基层传染病防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新发传染病专业知识的培训,知晓原有传染病处理要求、方式的变化。特别地要强调掌握不同类别的传染病防制现场工作技能,以满足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   ③加强基层传染病防制人员专业培训的覆盖面与培训效果。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分类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争取将更多的基层人员纳入专业培训体系,同时开发适用于对象不同的各种规范培训教材,以及评价专业技能是否合格的指标。   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各种措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有针对性地改善待遇水平和工作条件,逐步满足不同人员的工作期望,形成以知识水平和岗位贡献为主导的竞争型工资和福利待遇,以维持、稳定一支高素质的基层传染病防制队伍。

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医务人员;卫生统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硕士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颜江瑛

2007

中文

R183;R192

83

2010-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