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中国入境旅游客流及地理空间结构研究

王文瑞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引用
入境旅游是国际旅游的一个分支,是国家对外贸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开放的中国在对外经济发展中需要多行业、多部门来支撑,入境旅游业就是其中重要的行业之一。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只有短短的20多年时间,对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而且此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合作,不同学科领域对旅游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旅游地理学领域,国内学者们对中国入境旅游研究颇多,主要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区域入境旅游客流的基本属性特征研究、面向社会需求的实践应用性研究以及旅游客流的初步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与旅游研究之间仍然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实践应用性需求较大,很大部分研究力量投入到旅游规划等实践领域中去,基础研究力量明显薄弱,仍然有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   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参与旅游研究和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部分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主要目标为:明确中国入境旅游客流在全球以及亚太地区国际旅游客流中的地位和地理空间结构中的位置;阐述中国入境旅游之客源的分布特征、地域结构及其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初步探讨中国入境旅游的驱动机制;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国入境旅游在国内的区际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中国入境旅游客流口岸和流动轨迹;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提供可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本论文属于基础性应用研究,通过研究,期望会给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发展依据。   通过本论文研究,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1)国际旅游客流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之间,亚太地区正在成为欧洲和美洲地区的第三大主要客源地。中国入境客流量居于亚太地区首位、全球第5位,是全球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虽然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在2002年就超过了日本,但是中国国际旅游的出游率较低,因此与“世界旅游大国”的差距还很大。   (2)中国入境旅游客源中,80%以上的游客来自港澳台地区,因此中国入境旅游客流及地理空间结构受港澳台三个客源地的影响十分显著。而中国入境外国客流主要来自亚洲部分国家,特别是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周边国家,外国客源的“区域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和集中率两个指数对比分析旅游客源结构特征有着较好的效果,既反映总体均衡特征,又能表现局部差异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地总体维持在较为均衡的程度,但主要客源国与次要客源国之间的差距仍在继续拉大。   (3)尝试使用推-拉理论结合案例(日本)定性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驱动机制,从客源国—目的地国体系中的“三层次”(外部公共、国家、个人)要素着手探讨入境旅游基本机制,认为该框架基本可以解释入境旅游驱动。   (4)中国入境旅游区际差异研究发现,港澳台旅游者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华东地区,其余大部分省市区港澳台旅游者所占比例均在40%以下,因此港澳台旅游者分布对中国入境游客数量东西差异起到关键作用。在接待入境旅游者数量结构上,国内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华南、华东和华北三大区域占全国80%以上,而西部地区仅占到10%左右,其中西北地区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各省市区入境(过夜)旅游者客源的均衡程度相比入境游客(一日游及过夜游)客源的均衡度程度要高。另外,影响入境旅游者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中,旅游资源与区域差异的相关性不明显,而地区旅游投资与区域差异相关性较为明显。   (5)中国入境游客进入中国的口岸主要有三个:北京、广东和上海。入境旅游者在国内的流动主要特征体现为省际的大尺度旅游,且流向口岸城市居多,即大部分入境旅游者在各省市区只旅游一次后直接返回口岸区直接出境。而82%的中国入境旅游者出境后直接返回客源地,其次的目的地为香港。

入境旅游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博士

自然地理学

程国栋

2007

中文

F592.99

111

2011-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