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605299

构筑雄浑悲壮的心灵家园——试论新时期壮族小说的“水文化意象”

梁标
广西民族大学
引用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民间文学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后,壮族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壮族有了自己的作家群,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创作队伍。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广西壮族出现了一批相对集中的小说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表现本民族的生活风情和文化习俗,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因为都是壮族,聚居的环境比较相似,文化习俗相似或相同,所以他们的创作表现出诸多相似的“质”和共同的民族情绪,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广西又是一个自然地理环境极其复杂的区域。一方面,壮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稻作民族,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尤其对水有着特殊的依赖;而南方潮湿多雨的季节又会爆发洪涝灾害,时不时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因此他们对水也有着特殊的敬畏;另一方面,壮族同其他民族的历史衍变一样,也是经历了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历史转变,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是壮族有着浓重的母系情结,在壮族民间文学史中,女神到女性角色的转变被认为是一种倒退,是女性地位的衰落,这一段历史也被视为壮族悲文化的源头。众所周知,不管是哪个民族,水与女性都是具有“异质同构性”的,而壮族对水的强烈依赖和对女神女性的特殊情感,使得壮族的文学、历史和宗教信仰上都有着鲜明的“水文化”影子;本文即是从意象的角度探讨壮族小说文本里的“水文化”影子。为了方便研究,笔者从广西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丛书中选取了六七位壮族作家的小说(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史“水文化”意象表现的追溯,总结水所具有的几种约定俗成的文化意象,表明中华民族“水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壮族小说“水文化意象”的特殊性及总体特征。最后通过对壮族民间文学中相关资料的分析和挖掘,深刻总结壮族小说水文化意象形成的原因。

壮族小说;水文化意象;壮族悲文化;母系情结

广西民族大学

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建平

2009

中文

I207.4;I207.9(18)

30

2010-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