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33878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型——湖北省J镇农村艾滋孤儿抚育研究

杨生勇
华中师范大学
引用
当下我国正在急剧的社会转型行进之中,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剧烈变化,农村社会支持系统也正随之而变迁着,它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同时,农村社会支持系统的变化本身就是正在发生着的社会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内容和过程。关注并研究农村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众多研究农村社会支持结构的角度中,本研究选择以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能充分体现当代农村社会支持状况的农村艾滋孤儿抚育(社会支持系统)为例,通过对其中各支持主体的支持行动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透过这一社会转型大事件中的“小事件”反映现实农村社会中发生的实际社会支持状况。 本研究运用J镇艾滋孤儿抚育实证调查资料,通过对艾滋孤儿获得的经济、照料、情感、教育、心理与发展性支持的分析,从国家-社会关系视角探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形态。由于人际关系的理性化和利益化,导致以传统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农村主要的支持力量--非正式支持的作用在下降,本研究提出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应该在农村建立以社会保障为主要支持力量的正式支持系统。农村社会支持结构从非正式支持为主向正式支持为主的转变,一则可以使农民得到的支持更加合理科学、稳定持续,更加有保障,在此基础上,农民可以更安心地投入生产发展和谐生活中去,强固农村社会的结构。二则可促进农村社会向现代化迈进,进而促进农村社会同城市社会的对接,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具体路径是运用社会互构理论,提出在建构农村社会支持结构时,要坚持政府、家族、社区、社会组织、市场多主体共同参与并且政府主导型互动模式。 论文前四章分别从政府、家族、社区、社会组织四大主体在艾滋孤儿社会支持系统中的支持行为、动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诸方面展开分析,从实证中发现,农村社会支持系统已经开始具有协议模式的雏形。第五章具体分析当代农村艾滋孤儿社会支持模式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了雏形协议模式中政府同家族、社会、社区、市场的关系,指出诸主体之间尚为非良性协调关系,但个案地艾滋孤儿抚育的这种雏形协议模式已经发挥较好作用,基本保证了艾滋孤儿的正常社会化。第六章提出当代中国农村艾滋孤儿社会支持系统良性构建的方向和对策。坚持从孤儿需要特别是发展性需要出发,并坚持孤儿主体性,建立国家、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农村艾滋孤儿福利供给体系,建立社会参与型整合式孤儿福利制度,这种福利制度以正式支持为主,体现了农村社会支持的发展方向。文章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归纳,集中阐释了农村社会支持结构的历史演进过程、机制及阶段性特征,以及这种转型和特征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联程度、方式,提出了农村社会支持结构从非正式支持为主向正式支持为主的转型方向和趋势。

社会转型;社会支持结构;艾滋孤儿;孤儿抚育;农村社会结构

华中师范大学

博士

社会学

郑杭生

2009

中文

C913.7

129

2009-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