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26811

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层组储层地质建模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康胜松
长安大学
引用
针对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的油藏地质及其开发特点,本文在综合分析油藏的地质、测井、储层岩石学分析化验和油田开发动态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综合分析技术、油藏三维建模技术、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等现代油藏描述的技术和方法,以石油地质学、现代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油田开发地质学和油藏工程等学科为理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对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层组油藏进行了以储层建模为核心的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并提出了该油区综合开发调整的建议。本次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为: 1.通过地层精细划分对比,将研究区长2油层组原有的三个油层段长21、长22、长23油层段进一步细分,长21油层段细分为3个小层,依次为长21-1、长21-2.长21-3,建立了分层数据库,并依此分析了本区微幅度构造特征。 2.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测井相、岩石相的分析,识别出研究区长2油层组主要发育河道砂坝与河漫滩、河间洼地等三种沉积微相,并阐述了其时空演化规律,其中河道砂坝微相的砂体是本区油藏的主要储集体;在进行沉积相研究的同时,还对本区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储层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早期的压实压溶作用、晚期的胶结及随后的溶蚀作用,将研究区长2油层组储层的成岩作用阶段确定为晚成岩A期~晚成岩B期早期。 3.从层内、层间、平面上对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该区长2油层组的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都很强,平面上渗透率的变化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长21-2、长21-3小层河道砂坝砂体极发育且连通性强。 4.利用Petrel建模软件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的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砂体骨架模型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属性模型。为本区的剩余油研究奠定了基础。 5.参考其它油田的成功经验,通过动态综合分析法和综合地质研究法,对本区长2油层组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分析预测,总结了9种剩余油分布类型,并对剩余油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的建议。

安塞油田;储层特征;剩余油分布

长安大学

硕士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王平

2008

中文

P618.13

89

2009-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