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2646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产权制度基础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为指导

宫志赟
长安大学
引用
2008年10月19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新突破,将最终解决中国农业的规模经营问题。专家指出,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增加收入,但明晰产权至关重要。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流转机制是否适应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通过合理流动,才能提高使用效益,也只有合理流动才能真正体现土地生产要素的性质,所以土地流转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只有首先明晰农民的土地权益,才能使这种规模经营不至于伴生出一个“无地又无产”的农民阶层。在此过程中,如何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如何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如何实现农业用地的最大限度的保护?成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实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研究,结合现代产权理论的最新成果,来研究如何建立一种较为明确的土地产权体系,来保证农民愿意流转土地,敢于流转土地,从而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最终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 (1)回顾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了马克思产权理论对现代产权理论的影响,把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流转的前提--建立一种较为明确的土地产权体系上来。 (2)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我国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缺陷、原因及改善存在的制度空间。 (3)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体系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变革目标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农村土地;土地流转;产权制度

长安大学

硕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戴生岐

2009

中文

F321.1

41

2009-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