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80后农民工的主观性人力资本及其在职业流动中的作用

孙梅
厦门大学
引用
城乡二元社会与劳动力市场分割使农民工在就业部门和职业层次上处于明显弱势,只能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从事职业地位较低的工作,难以实现向上职业流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给其职业流动增添了困难。目前,农民工人力资本与职业流动能力没有随着职业培训的广泛开展而显著提高,对人力资本结构的片面认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目前的人力资本研究侧重于教育水平、工作技能、经验等方面的人力资本(下文称客观性人力资本),对意志力、自觉理性、成就动机等方面的人力资本(下文称主观性人力资本)研究并不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民工(下文简称80后农民工)已经开始并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但他们的客观性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超过一半的人是初中及以下学历,主观性人力资本水平也不高。社会的现代化要求人们具有自信、时间观念、思考、理性、开拓进取等现代人的品质,即较高的主观性人力资本存量。相对于客观性人力资本而言,主观性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结构整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而80后农民工的主观性人力资本水平更显得不足。因此探讨80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构成,研究主观性人力资本的作用非常必要。 本文以80后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将其人力资本构成分为客观性人力资本和主观性人力资本两个维度,前者包括教育水平、工作经验与技能、社会交往几个变量,后者分为上学阶段对学习的认知、工作时期积累与形成的自我形象评价和自我能力评价三部分。本研究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提出研究问题。第二部分是对相关人力资本理论和职业流动理论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介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概念进行界定和操作化,提出研究假设。第四、五部分为研究结果,前者介绍调查对象的人力资本现状和职业流动情况;后者对主观性人力资本和客观性人力资本、主观性人力资本和职业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方差或者回归分析,论证主观性人力资本对客观性人力资本和职业流动的影响。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对第四、五部分的研究结果做进一步解释。第七部分是小结,总结了本文存在的局限。

劳动力市场;农民工;主观性人力资本;职业流动

厦门大学

硕士

社会学

徐延辉

2009

中文

F241

50

2009-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