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市梧村街道金祥社区为例

苏丽丽
厦门大学
引用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是伴随着8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90年代开始的住房商品化进程逐渐衍生出来的。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已在多种尺度上出现。本研究以梧村街道金祥社区为例,考察现阶段厦门市的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分异的程度。对厦门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类似于厦门的我国其他中小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发展状况,从而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总体进程。 本研究在划分不同类型住宅区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住宅区居民的收入、职业、文化程度、社区认同以及社区交往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住宅区不仅在居民的收入、职业、文化程度上存在明显分化,而且在社区认同上也存在明显分化,但在社区交往上并没有出现分化。进而,作者将收入、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社区认同的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进行叠加,发现不同类型的住宅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社区认同上的分化情况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就厦门社区而言,已经存在居住空间的分异现象,但是住宅类型不同分异程度不同,分异程度随着住宅区档次的提高而加深。具体而言,低档商品房与传统单位房之间不存在任何分化:中档商品房与低档商品房、传统单位房之间只是一种初步的分化:但高档商品房与低档商品房、传统单位房之间分异程度已经很深,出现了客观以及主观上的双重分化。尽管如此,厦门市还没有出现社区的阶层化。 本研究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从客观分层、主观分层以及行为分层三个角度来研究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得出关于厦门社区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分异程度的结论。二是发现社区认同与住宅区档次有关,住宅区档次越高,社区认同越高;在社区交往方面,与商品房相比,传统单位房具有较多的社区交往,而与低档商品房相比,高档商品房具有较少的社区交往,这两个发现对于理解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发展程度以及准确预测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居住空间;社区认同;社区交往

厦门大学

硕士

社会学

张云武

2009

中文

C912.81

60

2009-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