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红树植物内表生放线菌的分离、活性筛选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林诚
厦门大学
引用
天然产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放线菌(Actinomycetes)在产生抗生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大约75%的抗生素都是由放线菌产生,从植物内生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可以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化合物。红树植物生长于海岸潮间带,其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它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是当前倍受重视的药用新资源。 本论文对采集自福建省漳州市浮宫镇九龙江口、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和海沧三个地点的两种红树植物(秋茄和桐花树)的叶部和根部进行内表生放线菌的分离,共得到55株放线菌。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n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aureu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指示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这些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共筛选得到活性菌株26株,占总菌株数的47.3%,其中主要是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活性;采用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5株放线菌对Hela(人子宫癌细胞)和HepG2(人肝癌细胞)具有相对较高抑制作用,占总菌株数的9.1%。 通过16S rDNA的序列分析,对所分离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只有一株放线菌属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其他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AHBA引物筛选,有6株放线菌筛选结果为阳性,表明这6株菌的DNA中可能含有AHBA(3-氨基-5-羟基苯甲酸)合成酶基因,其中包括拟诺卡氏菌。 本论文对该株拟诺卡氏菌(3号菌)和另一株具有较高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的链霉菌(18号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3号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3C、3Y-10),属于吡喃酮类化合物;10个为已知结构的化合物(3A、3Y-5、3Y-7、3Y-14、3L-A、3L-M、3L-G、3Y-18、3Y-19、3Y-20):3A、3Y-5、3Y-7和3Y-14为色氨酸的衍生物;3L-A为邻氨基苯甲酸甘油酯;3L-M为水杨酰胺类化合物;3L-G为乙酸甘油酯;3Y-18为乙酰酪胺;3Y-19和3Y-20为环二肽。从18号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已知结构的化合物(18-C、18-F、18-E、18-G),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酸甲酯、α-酮戊二酸二甲酯、2,6-二脱氧吡喃糖苷、2,6-二脱氧吡喃糖。对分离到的新化合物3C的抗菌活性及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在每片滤纸片含有50μg样品(滤纸片法)时对5种指示菌没有显示出抗菌活性;抗肿瘤实验结果显示,3C对Hela细胞只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在10ug/mL和20ug/mL两种浓度时的抑制率分别为2.73%和7.39%。 本文结果表明,红树林放线菌中蕴藏着较丰富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物质产生菌,同时也蕴藏着较丰富的结构新颖的活性物质,是开发抗菌抗肿瘤等药物的潜在资源。

红树植物;内表生放线菌;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厦门大学

硕士

微生物学

沈月毛

2009

中文

R284

88

2009-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