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495646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陈旧心梗的临床研究

刘盛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引用
第一部分: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方法治疗冠心病陈旧心梗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陈旧心梗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治疗方法。评价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功能改变、不良事件、生存时间和中期随访情况。 结果:全组17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干细胞治疗。1例术后第3天因脑栓塞死亡。全组患者治疗后早期无心梗发生,无肝、肾功能衰竭,无新发恶性心律失常出现。16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全部存活,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心功能和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冠心病陈旧心梗的方法是可行的。手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观察,此种治疗是安全的。 第二部分: 目的:评价磁共振在冠心病陈旧心梗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分析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疗效。 方法:同时应用心室造影、三维超声、核素SPECT及MRI测量冠心病陈旧心梗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分析几种检查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容量测定及功能评价的优劣。应用双核素SPECT存活心肌显像及心脏MRI延迟增强显像分析术前左室存活心肌,比较分析MRI检测的准确性。应用心脏MRI评价干细胞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改变。 结果:术前左室造影测得的LVEDV和LVEF与MRI检查测得数据不具相关性,左室造影所测指标高于MRI;左室造影所测LVESV与MRI相近,具有相关性,r=0.62,P=0.014。术前门控SPECT显像测得LVEDV、LVESV与MRI检查测得数据相近并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65和0.66,P值分别为0.002和0.002。术前三维超声测得的LVEDV、LVESV和LVEF与MRI检查测得数据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61、0.62和0.62,P值分别为0.036、0.014和0.007。心脏MRI延迟增强显像与18F—FDG心肌代谢存活心肌显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446(P<0.001)。以18F—FDG心肌代谢显像为金标准,心脏MRI延迟增强显像敏感度68.3%,特异度为92.5%。心脏MRI检测干细胞治疗组治疗前后节段性室壁增厚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4。 结论:MRI能够准确判断冠心病陈旧心梗患者左室容积,功能。在冠心病陈旧心梗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门控SPECT和三维超声测定左室容积和功能与MRI相关性好。MRI对心梗后存活心肌的判断具有同18F—FDGSPECT相近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仍有差距。MRI用于评价陈旧心梗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一次同时提供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各项参数,更依靠其高度空间分别率显示室壁运动增厚等细微变化,可以用于心肌干细胞移植后早期疗效的判定。 第三部分: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晚期冠心病陈旧心梗患者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设计入组需要外科治疗的晚期冠心病陈旧心梗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经冠状动脉桥血管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手术后早期随访,应用三维超声、磁共振评价治疗前后心脏容量和收缩功能的变化;应用核素评价心肌梗塞面积的变化;应用三维超声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的变化;应用磁共振评价节段性室壁增厚率的变化。评价手术后早期临床症状,运动耐量的变化。研究还包括对干细胞移植不良事件和远期生存率的评价。 结果:初步研究入组20例病例,治疗组9例,对照组11例。手术早期结果无死亡。随访6个月,20例患者均存活。 磁共振检查,手术前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0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前后干细胞治疗组每搏输出量、心排量、心排指数和左室质量的增加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19、0.047、0.048和0.024;手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增厚率明显提高,P=0.001,干细胞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44。 三维超声检查,手术前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23,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前后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收缩末直径和左室收缩末容积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和0.019,但两组间变化无值无统计学差异。节段性室壁运动积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 核素SPECT心肌灌注检查,手术后灌注缺损比例缩小,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94),两组间灌注缺损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节段性灌注总积分分析,手术后总积分减小,与手术前相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96);两组间灌注总积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手术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增加,具统计学差异(P=0.002)。但两组间手术前后变化不具统计学差异。血BNP手术前后变化不具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变化差值也不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心肌内移植是安全的,治疗早期临床结果无不良反应发生。第一阶段6个月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心脏MRI观察到干细胞治疗组每搏心输出量的变化优于对照组,节段室壁增厚率的变化上优于对照组,左室质量的增加也优于对照组。 而其它反映整体结构、功能和临床心功能改善的指标在手术后6个月未能出现统计学差异。研究提示第二阶段的临床观察需要更多的病例数量和更长的随访时间。 心脏MRI(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评价心肌骨髓干细胞移植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提供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各项参数、指标,更依靠其高度空间分辨率显示室壁运动增厚等细微变化。为临床细胞移植研究提供了敏感、准确的评价方法。

冠心病;陈旧心肌梗塞;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干细胞移植;核磁共振成像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博士

心血管外科

胡盛寿

2008

中文

R654.204.52

117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