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487994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相关性

孙晶晶
中国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的肢体畸形,其发病率因地区与种族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白种人发病率高,黑种人低,而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目前,DDH病因不清,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DH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及遗传倾向,但又不符合孟德尔遗传模式,因此,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病。 目前认为DDH是多个微效基因和主效基因功能的叠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发挥主要作用。前期,我们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一个四代的DDH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支持SNP位点rs2254210与DDH连锁。rs2254210位点位于VDR基因的第2内含子,因此,提示维生素D受体基因(Vitamin D receptor gene,VDR)可能是DDH的易感基因。此前,已有VDR与DDH相关性的研究,但VDR基因是否是DDH的主要易感基因尚存在争议。由于DDH不同病理形态及种族人群的差异,尚不能完全排除VDR基因在我国汉族人群中作为DDH候选基因的可能性。 基于以上原因,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PCR-测序的方法,对VDR基因BsmI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证实VDR基因是否与我国北方汉族人群DDH的发生相关,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揭示DDH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 54个DDH患儿及55个正常儿的外周静脉血均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所有DDH患儿均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不包括畸形性髋脱位、神经源性髋脱位及综合征性髋脱位。正常对照组均为意外伤致骨折的儿童,有任何遗传性疾病史者被排除在外。留取患儿及正常儿童外周静脉血各5ml,枸椽酸钠抗凝后-80℃深低温冰箱冻存备用。 2、基因型分析 应用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SNP位点后测序,鉴定基因型。 3、统计学分析 根据测序结果,直接读取每个样本VDR基因BsmI位点的基因型,并计算每个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采用精确概率的X2检验,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同时,采用X2检验,把正常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的不同人群中该位点的等位基因或基因型频率数据相比较,以了解VDR基因BsmI位点的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差异。 结果: VDR基因BsmI位点测序结果显示,在54例DDH患儿中检测到了AA、AG及GG共3种基因型;在55例对照组只检测到了AG和GG基因型,未检测到AA基因型。DDH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1.278,P=0.527);DDH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0.629,P=0.428)。 本组正常儿的VDR基因Bsm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美国人、澳洲人及法国人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且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的基因型分布也存在差异(P<0.05),但与已报道的中国北方汉族人无明显不同(P>0.05)。表明该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 结论: 在我国东北汉族人群中,VDR基因BsmI位点以GG基因型为主,其次为AG基因型,未检测到AA基因型;该位点多态性可能与DDH的发生无关,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应选择VDR基因中多态性好的位点进行关联分析。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PCR-测序;VDR基因;发病机制;病例对照研究;BsmI位点多态性;相关性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

硕士

儿科学

李祁伟

2009

中文

R726.2;R684.2

31

2009-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