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473955

沙芥属植物白粉菌生物学特性及感病后生理基础的研究

宋丽娟
内蒙古农业大学
引用
沙芥属蔬菜植物白粉病是近年来在人工驯化栽培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造成叶畸形和产量降低,严重影响了沙芥属蔬菜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对该病害的症状特点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记载,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沙芥属植物感病后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其结果表明: 1.沙芥植物白粉病的病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A scomycotina)白粉菌属(Erysiphe)十字花科白粉菌(E.cruciferarum(Opiz)Junell)。 2.在沙芥属蔬菜植物白粉病发病盛期,沙芥病情指数为21.05,属于中抗(MR):斧翅沙芥病情指数为75.93,属于高感(HS). 3.沙芥植物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5℃~30℃,最适萌发温度为20℃,5℃以下和30℃以上萌发率明显下降;沙芥植物白粉菌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20%~100%及水滴中均能萌发:在散射光和黑暗条件下,其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分别为62.25%和79.11%,直射阳光萌发率仅为33.34%,说明较强的光照抑制其分生孢子的萌发;紫外光照射30min其萌发率为0。 4.自然发病后,抗、感病种体内SOD,PPO,PAL,POD活性迅速提高。抗病种中PAL,POD,PPO酶活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感病种;感病种SOD酶活性增加幅度高于抗病种。说明SOD、POD、PPO、PAL的活性与沙芥属蔬菜植物对白粉菌的抗病性相关。 5.自然发病后,抗、感病种体内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迅速降低,可溶性糖、MDA含量升高。表明: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沙芥属蔬菜植物对白粉菌的抗病性相关。

沙芥属植物;白粉菌;生物学特性;植物白粉病

内蒙古农业大学

硕士

蔬菜学

郝丽珍

2009

中文

S436.421.12;S647

46

2009-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