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先秦儒道二家历史观异同论析

冯宪伟
东北师范大学
引用
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解放时期。先秦诸子针对当时混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其中也包含着他们丰富的历史观念。先秦儒家认识到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体,并应该利用礼乐文化对人的自然属性加以调节,把礼乐文化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同时他们轻天命而重人事,尤其重视君王道德对历史兴衰的重要性;在对待历史变化上,承认历史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在把握历史变化基础上,构建出了“大同”的儒家理想社会模式。先秦道家则主张顺从人的自然属性,回归到“小国寡民”的状态中去,其蕴含的是对社会规模的深层次认识;同时,面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道家对“有为”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世思路;在对待历史变化上,道家并不否认历史的进步,其历史观念的着眼点是阐述统治者如何治理社会的理念,而立足点则是对人民生活处境的深切关怀。综合来看,先秦儒道二家在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历史变化的考察及对社会的调适策略上都存在着不同点。儒家推崇礼乐文化,并认为君王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道家反对礼乐文化,认为人应顺自然规律而行,不要过多的干扰社会的正常运行;儒家把礼乐文化秩序的出现视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而道家则推崇人类社会复归于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然状态中去。但是,二者历史观又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承认人的价值、承认历史变化,都向往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先秦哲学;儒家;道家;历史观;史学专论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董铁松

2009

中文

K03;K092.33;B22

42

2009-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