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459298

民俗旅游地旅游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

罗芳洲
西南大学
引用
目前,国内很多旅游地经营组织采用了龙头企业主导,当地居民参与经营的“公司+农户”模式来发展民俗旅游。这种模式的内在结构致使组织内部出现多个不同性质的公众共存的状况。因此,该组织要实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公关目标,就要求其组织内部公众在利益、观念、目标、行动上高度整合,达成经营上的共赢关系。只有避免不同内部公众间的冲突,求得内部团结,该组织才能实现良性运行。 本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组织为例,讨论傣族园“公司+农户”模式的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状况。由于傣族园组织内部公众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经济社会类型等存在较大差异,参与旅游合作经营的动机也不尽相同,所以该组织在内部公共关系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困难。介于以上事实,公共关系学作为一种视角和方法,应如何根据民俗旅游地旅游组织的结构特点来制定内部公共关系策略,使内部公众在文化认同和利益诉求上达到一致,形成一个共同的愿景,发出同样的声音,实现经济利益的共享,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现代性“民生”的发展? 带着这些疑问,本文首先采用个案研究深入到具体的组织日常工作中参与观察,分析提出傣族园内部公共关系有待解决的问题—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整合。然后针对不同的内部公众主体选择访谈对象。通过若干访谈资料总结归纳形成研究框架,进而诊断出傣族园内部公共关系要素为何。通过描述分析内部公共关系要素现状与特征,探讨民俗旅游地内部公共关系的整合手段。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这部分是整个研究的问题意识阐述。首先讨论了民俗旅游地旅游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整合的合理性,然后通过傣族园个案引发思考,建立了本研究的两个基本假设:①傣族园内部公众主体应该根据公关要求进行各自的组织角色定位;②傣族园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公共关系沟通机制。 第二部分,理论综述。本部分主要从公共关系学视角、形象学视角、企业文化学视角三个方面阐述了傣族园内部公共关系整合的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研究设计及研究价值。本部分交代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对“内部公众”、“内部公共关系要素”、“民俗旅游地”、“公司+农户”概念进行了操作化界定,并拟定访谈设计,包括访谈目的、访谈对象及访谈内容。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四部分,傣族园内部公众要素分析。本文将傣族园内部公共关系分为三大层面: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及员工层面三部分。通过若干访谈资料阐述了傣族园内部公共关系现状。最后提出了傣族园内部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①组织管理层、农户、村委会之间利益诉求矢量不同向;②机制管理活动矢量不同向;⑨公司与农户之间存在现代与传统观念矢量不同向。 第五部分,傣族园内部公共关系要素整合策略。本章根据上文的调查结果,提出了两个整合策略:①搭建傣族园沟通平台,调整内部公众诉求的方向;②内部多元文化认同。其中,沟通策略针对村委会及柔性管理机制提出两点:一是村委会需要重新定位,发挥其沟通协调作用;二是组织管理需要发挥柔性管理的作用,改善现有管理机制,带领农户从传统走向现代。 第六部分,结语。本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性论述,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本研究站在企业文化学、组织行为学、组织形象学、传播学等各类学科所提供的理论视角的基础上,将公共关系学的诸多操作性概念引入文中,并运用多元文化整合的思路将现代、传统文化在组织内部的冲突纳入组织公共关系研究领域,弥补目前跨文化的公共关系研究在传统与现代文化冲突上的空缺。同时,本研究力图解构“公司+农户”模式的内部公共关系要素,分析各个要素的特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公司+农户”模式的民俗旅游地内部公共关系整合策略。同时也讨论了如何完成傣族闭社区村民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问题。实现传统农户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西双版纳傣族园;民俗旅游;旅游经济;旅游企业;组织经营管理

西南大学

硕士

社会学

秦启文

2009

中文

F590.7;F592.6

53

2009-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