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458694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研究

李红琼
四川师范大学
引用
德国“双元制”对德国劳动者素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及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较成熟、有效的职教模式,作为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曾被许多国家竞相仿效,这种模式所蕴含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对于如何提高我国中职教育社会地位和吸引力,在追求规模发展的同时如何把好质量关等问题的解决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文章梳理了“双元制”的发展历程。上溯至中世纪的手工业师徒模式;改革学徒教育、成立进修学校为其奠定了“双元”基础;具有工业特色的学徒培训和职业学校的出现标志着“双元制”的初步确立;在国家的影响下,“双元制”的制度化并日趋完善。然后从德国文化、政治、经济着手对其进行成因分析。“双元制”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德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浓厚的“职业主义”文化氛围、组织严密的手工业培训传统、企业的积极配合等。接着就“双元制”基本情况、现存主要问题及改革动向概述其近况。其改革动向为坚持“双元制”发展方向,推行培训岗位税;修订职业培训条例、计划,加强专业设置的现代性;改革实训方式,建立“学习岛”;关注教育弱势群体等。接下来分析其实施及特点。“双元制”的实施主要由“双元制”教育资格的获得,校企的“双元”结合和“双元制”的管理、考试及认证来体现。“双元制”的成功是与其特点(产教的密切结合,“H”型互通的各类教育形式,优良的师资,科学的专业设置,完备的法律、法规,公平的考试、认证和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 最后,针对我国中职现存主要问题,分析借鉴“双元制”的可行性,尝试提出了“双元制”对我国中职的几点启示: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教观;革新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工读交替式的灵活学习制度;构建职普互通的立交桥式教育体系;加强职教法制建设,完善我国职教法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打破学科本位,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准入管理,完善资格认证制度等。

德国;双元制;劳动者素质;产品质量

四川师范大学

硕士

比较教育学

顾美玲

2009

中文

G719.516.2

65

2009-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