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447524

王勃骈文研究

伊赛梅
福建师范大学
引用
王勃是初唐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居“四杰”之首,在当时和后世均受到很多推崇。王勃也是“四杰”中骈文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可历来学者对于王勃诗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过其文。因为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四杰”的文学贡献主要在其诗歌。其实,他们的骈文在当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王、杨、卢、骆四人之所以称“四杰”,关键即在其骈文。长期以来,由于认识视野的局限,人们对王勃的骈文缺乏应有的关注与研究,除了《滕王阁序》、《上吏部裴侍郎启》等少数篇章外,几乎绝少论及。因此本文试图以王勃骈文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考察,企图摆脱仅凭《滕王阁序》单篇来确定王勃骈文大家地位的弊端,力争对他的骈文创作进行较为全面的客观评价。本文由绪论、正论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对王勃骈文研究的现状进行了介绍,总结其研究成就及不足之处,并明确了研究王勃骈文的目的和意义。学界对王勃骈文创作的成就褒贬不一,而且大都把他放在“四杰”里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的研究呈现出不断加深的趋势,但是仍然不够系统,而且有些作品观点缺乏新意,视角也不够广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正论部分分两章。第一章对王勃的骈文的内容特点进行了分析。由于骈文的很多问题还存在争议,所以本文先通过对骈文定义的追溯、骈文与辞赋关系的探讨等问题的辩证,为王勃骈文的探讨打下理论基础,并对他的骈文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即本文所探讨的王勃骈文包括他的辞赋在内,有序、书、启、颂、表赞、碑铭、墓志等近120篇。根据王勃骈文的内容特点,本章把它分成五种类型加以论述。一是干谒求仕之作,主要指王勃的表,启,书,颂一类的骈文。这些文章多数写于早期,写作的动机是毛遂自荐,渴望得到皇帝或大臣的青睐,以图借力腾飞,达到跻身仕途,进而“兼济天下”的目的。受时代精神的感召和家传儒学的影响,王勃从小就有“四方之志”和“济世之心”。正是在这种急于用世思想的驱使下,15岁的王勃就以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之机,以极高的政治热情,洋洋洒洒,写下了著名的《上刘右相书》。此后,王勃又不断的向王公大臣和皇帝上书献颂。象《上李常伯启》《上明员外启》《九成宫颂》、《拜南郊颂》等都属此类文章。王勃的这类骈文大都构筑宏伟,藻饰绮丽,尤其是颂和表,内容大都歌功颂德,形式过于藻饰。二是咏志抒怀之作,主要是他的序文和辞赋一类的作品。这类文章在王勃的骈文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最能体现王勃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是王勃骈文中最具文学价值的部分。王勃在文中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孤芳自赏,清高不群的性气。总章二年(669)的春天,王勃因《檄周王鸡文》事件,被高宗以“交构”之罪逐出沛王府。这对于一个幻想展翅高飞的年轻人来说,自然是一次非常沉重的打击。因而,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就成了王勃作品情感表现的一个重要内容。王勃为人豪纵不羁,有极具浪漫气性,因而一有机会就要发一通身世的牢骚。这在他的序文当中随处可见。如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写道: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在《秋日游莲池序》中也有这样一番议论:人间龌龊,抱风云者几人;庶俗纷纭,得英奇者何有。烟霞召我,相望道术之门;文酒起予,放浪沉潜之地。在《滕王阁序》中王勃更是发出了“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的喟叹。虽然仕途受挫,但王勃在他的赋作中却以“凤”“凫”“鸢”“青苔”“寒松”等物自喻,表达了自己孤芳自赏,清高不群的性气。从这类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王勃心绪的变化,从干进功名到顺应天命,出世入世种种矛盾复杂心理在作品中都留下了深深的轨迹。三是受请美赞之作。主要是一些碑铭和墓志,许多都写于游蜀期间。王勃的碑铭在当时很受欢迎,最受推崇的是《益州夫子庙碑》。这篇碑文的内容虽无甚创见,但构筑宏伟、气势不凡,在当时轰动一时。除孔庙碑文外,还有几篇寺庙碑文。这些文章大都是鸿构巨制,由于描写对象的神圣性,内容总的来说比较严肃典雅,而且形式过于雕饰,缺乏真情实感。但一些碑文的景物描写还是颇有声色的,如《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中对寺庙环境的描述,幽静别致。王勃还写有一些墓志行状,通常都是受人所请,用美好的言辞为逝者作一个人生总结而已。这类作品除了记录了逝者生平事迹和扩大人品功绩外,并无太深的涵义。四是思想创见之作。王勃在这些文章中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和文学主张。《上刘右相书》从侵伐高丽,滥行赦令,时币混乱,选拔真才等几个方面指出国家的弊病,并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充分展现了少年王勃的胆识与智慧。 《三国论》是他的一篇史论,对三国的历史进行了分析总结并论其成败,有借古讽今之意。《上吏部裴侍郎启》是王勃一篇很有影响的文学论文。这篇文章写于游蜀返京重新参加吏部铨选时,主要陈述了王勃对选用人材的标准、文艺的地位作用及其现状等问题的看法。王勃特别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将文章抬高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能事”的地位。在《上吏部裴侍郎启》中他猛烈批评了齐梁以来的艳丽文风,甚至偏激到连屈宋也一并反对,有点矫枉过正,但确实振聋发聩,起到了转变六朝以来浮艳文风的作用。五是逞辞夸耀之作。象《采莲赋》《春思赋》《七夕赋》《九成宫东台山池赋》《庙山赋》都属于这一类。这些赋作大都侧重于对景物的描写,词采华美,铺张扬厉,写得很有声势,多半是才华的展示。特别是《春思赋》,词采富丽,气象万千,大量诗句的运用,使旬式变化多姿,音节铿锵回环,饶有韵味,充分显示了作者超绝的才华。 第二章论述了王勃骈文的艺术特色。作为骈文大家,王勃骈文在艺术上有其独特的一面。他将六朝以来绮错婉媚、略无内容的骈文一变而为自己抒情言志的工具,表现出自己的情思和志向。王勃在骈文的审美形态上大胆创新,在六朝骈文阴柔婉媚之上,别开阳刚壮大之美,感情激越,极富气势。他强调开阔意象,深远意境的创造,使六朝以来空洞无物、几近僵死的骈文重新丰满壮大起来,富有真情实感。他的许多骈文(特别是序文)写景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与六朝骈文相比,格调更为清新向上。他在创作中也继承了屈原的骚怨精神,运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显示自己清高不群,卓而不凡的个性。他的骈文还善于运用典故。所用典故往往通俗易懂,尤其是历史上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或事经常出现在他的骈文里。典故的运用,既是王勃知识宏博的表现,也使文章充满了典雅的风范。 结语部分对王勃的骈文创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其骈文的创作成就做出客观评价。王勃的骈文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色。王勃的辞赋充分显示了他的志趣才华,具有独特的个性,富有浪漫主义气质。王勃的序文是其作品中成就最高的,王勃在其中贯注了强烈的自我色彩,不同时期的序文反映了作者变化的心绪,写景抒情,情感浓烈自然,充分展现了他奔放的才情。王勃的一些书、启表现了他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是他卓越智慧与过人胆识的体现。而一些颂、表、碑铭、墓志等由于题材比较严肃,不能自由发挥,只是词藻绮丽,缺乏真情实感,文学欣赏价值不高。作为文章变革的先行者,王勃为唐代文风的改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能在六朝文风的影响之下,别开风气,指出向上一路,为后世骈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朝着一种昂然壮大的盛唐之音前进。

唐代作家;王勃;骈文创作;叙事风格;艺术特色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汤江浩

2008

中文

I206.2

30

2009-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