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HIV-1 gp120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余秋蓉
中山大学
引用
I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是一种致命性的传染病,艾滋病具有多项合并症,大约50-75%的艾滋病感染者合并有眼部并发症,尸检证实眼底微血管病变发病率可高达89%。AIDS视网膜病,又称HIV视网膜病/非感染性HIV视网膜病,疾病发生早、累及人群广泛。病理特点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渗漏、神经节细胞丧失,神经纤维层变薄,临床检测视功能的损害往往先于患者自觉症状出现之前。目前治疗以全身抗艾治疗结合局部手术治疗为主,临床疗效不理想,尽管学者们公认AIDS视网膜病的发病基础是HTV造成的血-视网膜屏障崩溃,但其具体发病机理并不明确,对AIDS视网膜病发病机制的探索将有利于临床诊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HIV-1包膜蛋白gp120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犯机制中的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首先,病毒表面的结合态gp120在介导HIV对宿主细胞的结合中具有关键作用,其次,自感染细胞释放的游离态gp120的细胞毒性同样不容忽视。如gp120诱导细胞氧化应激,促进炎症介质释放、细胞凋亡,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等等。在视网膜疾病的研究中,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具有重要地位。RPE及其细胞间紧密连接不但形成基底膜-Brush膜-脉络膜复合体,参与构成血-视网膜屏障,细胞内还含有多种抗氧化剂,包括水溶性代谢物和酶如酸性维生素C,脂溶性物质如维生素E、黑色素等,是抗氧化作用的重要场所。此外,RPE细胞能特异性地吞噬感光细胞的外节段,这对于视细胞外节更新和正常视觉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国际上目前有关AIDS视网膜并发症的研究中,gp120是否导致RPE细胞病理改变及其发病机制的报道相当缺乏。 本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探讨gp120对RPE细胞的功能影响及其作用环节,预期研究结果可能为HIV眼部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课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gp120体外对RPE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目的:探讨体外实验中gp120对RPE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以及细胞株D407有关CD4,CXCR4,CCR5受体表达的免疫化学特征。 2.研究方法: 2.1RPE细胞的免疫化学特征 培养RPE原代细胞与细胞株D407,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鉴定原代细胞角蛋白染色,以及细胞株D407有关CD4,CXCR4,CCR5的表达; 2.2gp120对RPE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使用4-6代的原代细胞和D407细胞株,首先检测在96孔板不同密度种植的细胞第24小时的生长曲线,并选择3000细胞/孔为生长抑制实验的种植密度。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p120分别作用RPE细胞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的生长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0.1μg/ml的gp120处理RPE细胞24、48和72小时后的凋亡率。 2.3透射电镜观察gp120对D-407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经0.1μg/ml的gp120处理后的D407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研究结果: 3.1D407细胞株免疫细胞染色CD4受体为阴性,CXCR4及CCR5受体为阳性,在细胞浆内和细胞膜上均有分布。HIV-Igp120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3.2MTT细胞抑制实验和流式细胞仪凋亡率检测结果:第48,72小时处理组自gp120浓度0.004μg/ml起,对RPE细胞株D-407及原代细胞的生长率有轻微的抑制作用;第48小时最大抑制率为20%。经0.1μg/ml的gp120处理不同时间的RPE细胞,没有发现细胞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变化。 3.3透射电镜发现经gp120处理后的D407细胞出现了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以及早期凋亡的表现。 4.结论: RPE细胞可表达辅助受体CXCR4和CCR5。高浓度的gp120自第48小时开始对RPE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没有显著诱导细胞凋亡的效应,但电镜下超微结构具有细胞器损害的表现。 二、gp120对D407细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1.目的: 比较gp120处理前后D407细胞内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从整体的蛋白质水平对gp120影响D407细胞的分子机理进行初步探索并提供线索。 2.研究方法: 0.1μg/ml的gp120处理体外培养的D407细胞,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处理前后细胞的总蛋白质,建立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图像分析选取部分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搜索NCBI数据库鉴定蛋白质。 3.研究结果: 得到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gp120处理前后D407细胞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11个进行质谱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主要为:1、核糖核蛋白体家族;2、氧化应激相关酶,如SOD-Mn;3、其他,如核纤层蛋白,钙调节蛋白等。 4.结论: Gp120对D407的影响可能涉及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内信号转导及细胞骨架构建等方面。 三、gp120对D407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1.目的: 观察gp120对体外培养的D407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测定各种氧化应激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一氧化氮合酶和II型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测定氧化应激酶活性的变化。分别对gp120的不同浓度组和不同处理时间组的D407细胞进行检测。取细胞匀浆检测一氧化氮,丙二醛和总抗氧能力的变化。 2.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0.1μg/mlgp120处理D407细胞48小时后,诱导型一氧化氮酶在细胞表达的变化。 2.3检测iNOS在D407细胞在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采用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iNOSmRNA。 2.4使用WesternBlot检测gp120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处理组的D407细胞在iNOS和SOD-Mn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 3.研究结果: 3.1gp120导致细胞T-AOC降低,NO和MDA增加,其中NO在第48小时测定最高值,具有剂量依赖性;T-AOC和MDA变化趋势均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3.2未处理的D407细胞iNOS表达呈阴性,处理后部分在细胞浆、细胞核及细胞膜有阳性表达。 3.3随着gp120浓度的增加,D407细胞的iNOSmRNA表达量增加,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显著性。 3.4WesternBlot结果显示,gp120导致D407细胞中iNOS及SOD-Mn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 4.结论: Gp120导致D407细胞氧化应激,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能力下降,iNOS及SOD-Mn表达增加。 四、gp120对D407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影响 1.目的:研究gp120对体内视网膜屏障功能以及体外培养D407细胞紧密连结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观察gp120对大鼠视网膜通透性的影响。使用SD大鼠,玻璃体腔注射2μg/1μlPBS的gp120,对照组为热灭活蛋白。24小时后股静脉注射伊文氏蓝,循环2-3小时后行心脏灌注,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料的渗透。 2.2建立视网膜外屏障体外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组和不同时间组的gp120对体外D407细胞的跨上皮细胞电阻和FITC-白蛋白的通透率的影响。 2.3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三种紧密连接蛋白在D407细胞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gp120处理后细胞间紧密连接在超微结构水平的改变。 2.4使用WesternBlot检测gp120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处理组的D407细胞的三种紧密连接蛋白在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 3、研究结果: 3.1大鼠玻璃体内注射活性gp12024小时后,视网膜血管出现染料渗漏,视网膜组织间出现了多数点状高荧光的染料表达。 3.2gp120可导致D407细胞TER水平降低,单层D407细胞渗透率增加,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在由低到高gp120的不同浓度组,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三种紧密连接蛋白在D407细胞的胞膜、胞浆均有表达。透射电镜观察gp120处理后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较对照组减少。 3.4WesternBlot检测gp120下调了D407细胞ZO-1和Claudin-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对Occludin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抑制效应。 4.结论: HIV-1gp120导致视网膜屏障功能损害,其损害机制与RPE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有关,具体表现在:体外培养的D407跨上皮细胞电阻下降,对白蛋白通透率增加,紧密连接蛋白水平下调以ZO-1和Claudin-1为主。 总结: RPE细胞表达HIV-1辅助受体CXCR4和CCR5。游离的gp120可以导致RPE细胞氧化应激、超微结构破坏,造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受损,并进而破坏细胞功能,最终引起血-视网膜屏障功能障碍。gp120对视网膜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在HIV-1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中具着重要作用。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视网膜;上皮细胞;分子机制;眼部并发症;发病机制;动物模型

中山大学

博士

眼科学

张振平

2007

中文

R512.91;R774.1

90

2009-04-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