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406079

课堂教学中的“真语言”研究

唐露萍
天津师范大学
引用
在教育技术日渐更新的今天,在形形色色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语言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课堂中单向发生的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符号,很难成为鲜活而灵动的话语实践。为让“教”与“学”的语言成为有效的交往语言,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寻课堂教学中的“真语言”就成为本研究不懈努力的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真语言”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语言,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思维实践,也即课堂教学中真实的话语实践。话语实践是充满人性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的“真语言”具有真切的情感性、真实的碰撞性和真确的生成性,这三个特性充分显示了由人组成的课堂的本真率直的天性。课堂教学中“真语言”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为课堂教学构建有效交往的基本形式,能激发课堂教学有效交往的驱动力,能充分调动课堂教学中有效交往的积极因素,能提升课堂教学中有效交往的增殖性。课堂教学中的“真语言”有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 然而,由于“教”的权威定势、“学”的话语缄默、“教”与“学”的无效交往等因素导致了课堂教学中“真语言”的缺失,诸如沉闷课堂里的单向灌输、学习者偏向的思维(开小差)、公开课中提前预设的对话、陈腔滥调式的惯性问答等,这些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交往语言使得“教”与“学”不能实现有意义的交往(有效交往),致使教学中的“生成性”、“建构性”不能实现,窒碍认知及其它成长因素的存在和发展。 认知原本存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交往中,是“真语言”实践的结果,而“真语言”的缺失形成了认知存在的危机。要解除危机,就要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素养,以便培植有效交往语言;要勇于解构话语权威定势,重新建构“真语言”,使“教”与“学”在有效交往中生成新层次、新意义的认知结构,实现有效教学。 本研究共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绪论讲述的是整个研究的缘起和准备;第二章从概念、特征和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中的“真语言”;第三章描述了课堂教学中“真语言”的缺失现象;第四章揭示了导致课堂教学中“真语言”缺失的原因:第五章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真语言”缺失的对策。

课堂教学;有效交往语言;话语缄默

天津师范大学

硕士

课程与教学论

张广君

2008

中文

G424.21

41

2009-04-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