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翻译教学还是教学翻译——试析外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的定位

李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引用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外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的定位。近几年,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对口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而来的翻译教学的改革和新形势促使外语教学领域应该重新审视外语专业本科的口译课程。 外语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口译课程没有统一的定位,因此,各院校的口译课开展得五花八门。很多学校将其视为外语教学的延续。直到1999年我国学者引进了法国让·德利尔提出的“教学翻译”的概念,才引起翻译界对“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区别的讨论,并开始审视国内的翻译课程。但是本科口译课的定位问题却一直都没有解决。 到了21世纪,我国的翻译界人士鲍川运和郑鸿颖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在自己的文章中尝试着对本科口译课的定位问题提出理论依据并加以分析。虽然他们分析的篇幅较少,且最后得出不同结论,但这已经证明,外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的定位势在必行。 本文翻译理论方面,首先引用了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的定义、任务等所作的论述,因为分清这二者的区别将是本文分析研究的基础。过去,国内对“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的探讨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对二者概念界定接受最广的是:“教学翻译”指以语言教学为目的的翻译,翻译是外语教学的附庸、教学的手段而非目的。而“翻译教学”指以培养翻译技能为目的的教学。翻译教学课上是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学会初步的翻译技巧,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除此之外,还运用了法国释意派的口译理论、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之一凯瑟琳娜·赖斯的文本功能翻译理论以及我国学者鲍刚提出的“口译工作语言”概念。 论文讨论的重点是外语专业本科口译课到底应该属于“翻译教学”还是“教学翻译”。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从口译的自身特性出发,其中包括依据学者对口译的定义所分析出的口译行为特点、口译思维过程和口译语篇三个层面,分析口译课的任务、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这样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本科口译课应该定位为旨在培养学生翻译技能的翻译教学。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中,本文又从目前本科口译课课时设置条件非常有限的客观现实出发分析,参照我国现有的各类翻译评价体系对口译人才的要求和口译技能训练的自然规律,得出结论是,在非常有限的口译课时设置条件下,本科外语专业的口译课根本难以实现翻译教学的系统教学目标。因此,在单位时间内的口译课操作最终只能沦为提高语言水平的教学翻译,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各项翻译技能。 通过以上对“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的分析评述,本文最后试图得出如下结论:哲学理论“内因决定论”决定了“口译”课的性质,口译课既然是外语专业本科学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那么口译课的内容就必须由口译的自身性质所决定。口译课时是外在因素,无法对本科口译课的最终定位起到决定作用。口译自身的诸多特性决定了口译课只可能定位成为旨在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去理解将一种语言中的内容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思维过程,并运用这些规律、理论、方法和技巧去指导翻译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的翻译教学。最后,针对本科口译课实施翻译教学的客观局限,提出了两点建议。 本文从口译自身特性出发,同时看到本科口译课的课时设置的局限,理论联系实际,试图为外语专业的本科口译课在翻译体系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研究结果可对外语专业本科口译课今后的规划指明方向,为有兴趣研究口译的学生开拓了一定的视角。

外语专业;本科学历;翻译教学;翻译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硕士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刘学慧

2008

中文

H059;G640

42

2009-04-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