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402639

超声造影评价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影响

倪双双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引用
目的:自从Ambrose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动脉易损斑块后,对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现已证实,动脉易损斑块是引起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并有效的干预易损斑块,就有可能减少甚至避免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识别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以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意义,并对阿托伐他汀稳定颈动脉斑块的可能机制做初步讨论。 方法:选择2007年1-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经头颅CT或MRI证实)患者,经二维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软斑)共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外用药后肝肾功能损害而停药、部分患者不按医嘱服药及部分失访患者,收集药物依从性良好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在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其余治疗如降血压、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等均相同。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血脂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超声检查仪器:Acuson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配备CPS超声造影成像技术,选择15L8线阵探头,频率8~14MHz。造影剂;意大利BraccoSonoVue造影剂,活性成分为六氟化硫,用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5ml,稀释、振摇后备用。首先分别在颈动脉长轴切面、短轴切面观察斑块特点,选择最大厚度软斑,测量长轴切面斑块面积、斑块厚度、短轴切面斑块截面积狭窄率等。然后转至CPS超声造影模式,两组患者均经右侧肘正中静脉团注SonoVue2.4ml,造影剂注入即刻开始记时并存储动态图像,整个动态成像过程的资料存储于主机硬盘内。然后治疗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三个月,对照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三个月后重复上述超声造影方法复查两组患者颈动脉同一斑块的超声造影显像特征。最后进行图像对照分析:回放超声造影动态图像,记录斑块内部血管起源及分布情况,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ACQ)分析斑块内造影感兴趣区,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基础增强强度(BI)等参数观察两组斑块治疗前后的造影显像特点,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甘油三脂、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明显降低,对照组无明显改变。二维超声结果显示: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病例长轴切面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减小,短轴切面斑块截面积狭窄率减小。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斑块厚度及截面积狭窄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超声造影显像分析显示:治疗前所有斑块均增强,60例斑块中,26例斑块增强方式表现为造影剂从管壁处向斑块内呈短线条状增强,30个斑块增强方式表现为造影剂从管壁处及管腔内向斑块内呈稀疏点状增强,4例斑块增强方式表现为斑块内部均衡性增强。60例斑块肩部均可见增强,其中48例斑块周边可见增强,12例斑块体部可见增强,4例斑块尾部可见增强。由此可见易损斑块肩部与斑块周边增强最明显,说明斑块内肩部与纤维帽处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最密集。治疗三个月后复查,治疗组30例斑块中,周边增强25例,肩部增强30例,4例斑块体部可见增强,治疗组所有斑块尾部未见增强。斑块周边及肩部造影增强强度(EI)明显减少,提示治疗后斑块内病理性新生血管可能减少。部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脂水平正常,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亦发现其斑块增强强度(EI)值减小。对照组治疗前后增强强度(EI)值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例造影剂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均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超声造影作为新的检查技术,具有检查方便、无创性等特征,能够早期发现易损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颈动脉斑块后,可以使斑块内新生血管减少。超声造影方便于斑块的随访复查,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

超声造影评价;阿托伐他汀;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硕士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黄品同

2007

中文

R543.5;R541.4

37

2009-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