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402622

正常人群和住院患者肠道携带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研究

朱丽青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引用
目的: 了解肠道携带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Ⅰ类整合酶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l的携带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1.菌株来源:常规方法分离并鉴定了180株温州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粪便中的大肠埃希菌,191株分离自我院住院患者(住院7天以上)粪便中的大肠埃希菌,同时结合180株临床分离的来自患者尿液、痰液、血液及脓液等标本大肠埃希菌。 2.耐药性检测:进行阿莫西林(AML)、左氧氟沙星(LEV)、氧氟沙星(OFX)、环丙沙星(CIP)、丁胺卡那霉素(AK)、亚胺培南(IPM)、头孢他啶(CAZ)和头孢噻肟(CTX)八种可以或主要以口服方式给药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及ESBLs检测,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法,ESBLs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 3.耐药基因检测:取上述三组中ESBLs表型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各20株,用PCR方法进行ESBLs基因分型,阳性菌株做进一步测序分析;同时取学生粪便来源的大肠埃希菌79株,住院患者粪便来源的大肠埃希菌40株以及住院患者其他部位来源的大肠埃希菌29株,用PCR方法进行Ⅰ类整合酶和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l的检测。 结果: 1.两组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最高的是AML,分别为42.93%,70.56%,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在8.38%~56.67%,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株。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在正常人群粪便组、住院患者粪便组和临床分离株组中的耐药率依次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 2.ESBLs的检出率在正常人群粪便、住院患者粪便和临床分离株组中分别为10.47%、44.44%、59.44%,依次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01)。ESBLs基因型中以CTX-M-14为主,占所有基因型的65.0%,ESBLs基因型不受标本来源及人群的影响。 3.Ⅰ类整合酶在正常人群粪便组、患者粪便组和临床分离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7.72%、15.0%和65.52%,临床分离株中携带率分别高于两组粪便(P<0.001),两组粪便标本间无差别。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组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Ⅰ类整合酶基因阴性组(P<0.05),Ⅰ类整合酶与ESBLs间存在关系,Ⅰ类整合酶在ESBLs阳性组和EsBLs阴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3.24%和20.7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l在正常人群粪便来源组、患者粪便来源组和临床分离株组中的检出率均非常高,分别为55.70%、75.0%和196.55%,临床分离株中携带率分别高于两组粪便(P<0.001),而两组粪便标本间无差异(P>0.05)。 结论: 1.肠道内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受口服药物的影响大,常用药物的耐药性高。肠道内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对临床致病菌的耐药性有着重要影响,临床医生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对肠道大肠埃希菌的压力,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2.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的ESBLs的携带率受抗菌药物等多因素的影响,其携带状况影响临床感染株的携带水平,应加强人群肠道内大肠埃希菌ESBLs的监测,控制其发生,以降低临床感染株的耐药水平。 3.Ⅰ类整合酶在肠道外其他部位感染时较肠道内定居时更易获得。Ⅰ类整合了与ESBLs关系密切,Ⅰ类整合子的存在增加了ESBLs菌在临床菌株中水平散播的危险,Ⅰ类整合子的存在能增加多种药物的耐药性,是导致多重耐药菌株产生的原因之一。 4.消毒剂在日常用品及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的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l的携带率高,对医疗消毒形成了新的挑战,Ⅰ类整合子可促进耐消毒剂基因的诱导产生。医疗部门应及时监测耐消毒剂基因,并及时在选用消毒剂种类上做出调整,以免对耐药菌株的广泛流行造成隐患。

正常人群;住院患者;携带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耐药基因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硕士

临床检验诊断学

周铁丽

2008

中文

R378.2

50

2009-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