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394410

海南省槟榔产业链优化研究

邓秀成
华中农业大学
引用
槟榔(ArecacatechuL.)属棕榈科(Palmae)槟榔属植物槟榔的种子,又名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等,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中国等国家。槟榔在我国种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福建、台湾省南部、广东、广西、海南及云南南部均有栽培。槟榔用途广泛,主要用于食用,在亚洲的许多地区,均有嚼食槟榔的习惯。槟榔还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其果、种子、皮、花均可入药,被称为我国四大南药之首。此外,还可用于制作保健饮料、营养食(药)品,果皮可用于提取单宁等。 海南有近千年种植槟榔的历史,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产量高,质量好,海南槟榔产量约占中国大陆产量的99%。经国家批准,槟榔在海南已被列入生态经济林树种;2006年槟榔种植面积79.6万亩,产量7.48万吨。槟榔作为海南省热带作物中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产业,也是海南省第二大经济作物,在海南省广泛种植,是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海南槟榔由于深加工技术滞后,长期以来主要作为湖南槟榔加工业的原料基地。湖南槟榔10多年来迅速拓展成为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其产品不仅风靡湖南各地,而且还打进上海、武汉、广州、台湾、深圳等地,甚至还返销海南。而2006年海南槟榔产值仅约为湖南的1/3,这种状况极大的制约了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壮大。本文从槟榔产业布局入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应用SWOT理论综合比较海南和湖南发展槟榔产业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社会条件等因素,认为产业经济政策的不明确是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是否将槟榔作为海南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的问题上,长期存在不同意见,产业政策长期不明确,产业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并进一步造成海南槟榔产业链的短缺。产业政策不明确,槟榔生产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行业管理,甚至没有全省规模的行业协会;槟榔生产随行就市,大部分生产处于粗放管理阶段,集约经营缺乏,规模效益没有发挥出来。同时,由于缺乏政策扶持和政府引导支持,也导致了产业链节点企业的数量少,规模小,主要从事槟榔的生产环节和初加工环节,以生产干果和鲜果为主,价值增值空间大的深加工和品牌销售环节短缺,不能起到带动发展的作用。 因此,如何利用海南的地区优势和原材料生产优势,推动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将其打造为海南农业的主导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南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产业链的视角分析海南槟榔产业发展的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从解决第一个问题入手,首先分析海南农业将槟榔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在解决了第一个基础性问题后,再着重应用产业链的理论,从产业产品链、组织链、技术链、信息链、资金链、外部环境,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分析海南槟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更好的发展海南槟榔产业提供参考。

海南省;槟榔;经济作物;槟榔产业;产业链优化

华中农业大学

硕士

农业经济管理

王雅鹏;张俊飚

2008

中文

F327

55

2009-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