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元杂剧龙女形象研究

黄贤
首都师范大学
引用
龙与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的文化、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坛上,龙的形象也屡见不鲜。然而在魏晋隋唐之前,龙的文学形象比较单一,“龙王”、“龙女”等角色还不曾出现,更无与之相关的生动故事。龙王、龙女形象在中国文学中始现于唐代小说,单就龙女故事而言,其主题多为“龙女报恩”及“煮海降龙”等模式。有据可查,唐传奇中的龙女故事与佛经文学的影响有关。至元代,出现了两部著名的龙女题材戏--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和《沙门岛张生煮海》。在剧中,龙女与书生相互爱悦、终成眷属,主题由“报恩”、“煮海”等模式向婚恋主题转变。剧中的龙女-跃而为故事演述的主角,作品用大量的唱辞、对话、动作等描写细致地刻画出龙女的形象,龙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贯穿了整部戏剧的始终,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则表现了对这种自主精神的肯定。笔者就拟对这两本戏的题材源流作一番梳理追溯,通过考证和分析论述的方法来探讨元杂剧中龙女形象的由来及发展。 本文主要分两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唐传奇和佛经文学两个层面来考证元杂剧中传书故事和煮海意象的源流;并从中国龙文化的角度看中国龙的发展尤其是龙女形象地出现和发展,指出元杂剧龙女戏应与唐传奇及印度佛经故事一脉相传。 论文的第二部分侧重于对元杂剧龙女形象的分析,指出印度佛经文学中的龙女形象是单薄的:至唐传奇,龙女形象有了发展,但仍不丰满,爱情主线十分模糊或干脆没有。只有到元杂剧中,龙女形象才变得丰满起来,爱情主题也变得十分鲜明。龙女故事至此有了极大的飞跃,其思想、艺术甚至超越明清龙女题材诸作。

元杂剧;龙女形象;文学形象;佛经文学;唐传奇;龙文化

首都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侯会

2008

中文

I207.37;I206.2

41

2009-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