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362784

苏北盆地E<,1>f<,4>—E<,2>d、E<,2>s(!)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

周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引用
利用油气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对苏北盆地E1f4-E2d、E2s(!)含油气系统的成藏机理、成藏模式及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对成藏静态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成藏动态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指出断层是最主要的输导体系类型,油气主要沿断层垂向运移。针对苏北盆地E1f4-E2d、E2s(!)含油气系统已知的油气藏,通过泥岩声波时差分析、岩心观察、地层水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对其成藏动态过程进行了解析。研究认为,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主要以上排为主,泥岩欠压实所形成的异常高压是油气初次排烃的主要动力。但现今泥岩声波时差与深度关系曲线上表现出的高幅度泥岩“欠压实”现象不代表异常高压,可能是由欠补偿沉积作用引起的。古压力恢复表明,油气成藏期普遍存在超压,受三垛末期构造抬升剥蚀的影响,现今大部分地区为常压。地层水在油气二次运移中既是载体,又提供了动力。研究区的中、高矿化度Na2SO4型地层水是高矿化度的CaCl2型地层水与低矿化度的NaHCO3型地层水混和形成的。利用原油物性及地化资料,对油气运移方向进行了分析,指出油气沿断层以近距离垂向运移为主。通过盆地模拟技术,对生烃史进行了恢复,综合其他资料认为苏北盆地E1f4-E2d、E2s(!)含油气系统为垛二段中晚期的一期成藏,未发生二次生烃。根据油气运聚单元划分原则,将苏北盆地E1f4-E2d、E2s(!)含油气系统划分为11个运聚单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种成藏模式,即“断阶带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和“凹陷区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并提出了“断阶带幕式”成藏模式。系统总结了苏北盆地E1f4-E2d、E2s(!)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认为断层在断裂发育区油气成藏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油气系统;成藏机理;油气分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硕士

矿产普查与勘探

蒋有录

2008

中文

TE321

78

2009-0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