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291224

西北印度洋金枪鱼和鸢乌贼资源的时空变化

杨晓明
上海海洋大学
引用
我国大洋性渔业发展存在两个方向的任务,即转移劳动力的社会效应和捕捞高附加值的鱼类。西北印度洋鸢乌贼和金枪鱼渔业正好分别对应这两个目标。发展西北印度洋金枪鱼渔业和鱿钓渔业,对于我国渔业发展非常重要,有助于我国渔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我国对西北印度洋这两种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研究尚不够,因此本文以西北印度洋海域的重要中上层经济鱼种(鸢乌贼和金枪鱼)研究对象,研究其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一、西北印度洋海洋环境的时空变动 本文采用了包括卫星海洋环境数据(如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模型同化(如SODA的海面高度SSH,表面风应力TAUX和TAUY,表层海流数据U和V)及其它数据(如海底地形,WOA01平均溶解氧浓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西北印度洋海域在西南季风期间,风速大,索马里洋流在西北印度洋呈顺时针环流;在东北季风期,风速较小,在5°N-10°N间形成一个和纬线平行的自东向西的东北季风洋流输送带。海洋中涡旋,绕流和上升流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和风场、流场变化直接相关。西北印度洋溶解氧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为,溶解氧浓度自上向下垂直递减,在300m水深处溶解氧浓度基本都为0;溶解氧浓度的100m深的溶解氧浓度年季变化中,7-12月份开始在阿拉伯半岛沿岸和印度次大陆沿岸出现大范围的溶解氧浓度低值区域。 本文通过对SST,Chl-a和SSH三个要素的年、月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时空特征分析,发现了这个海域海洋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应的海洋过程。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三要素进行时间和空间维分解,得到了相互独立的各主成分及各种变化的时间载荷曲线,能够分析各主成分代表主要物理解释和载荷变换规律。并利用EOF方法构建了基于SST海洋环境预报模型。 二、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资源的时空变动 利用2003-2005年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业资源调查期间收集的垂直温度、盐度数据和生产数据,提取了两个环境分量,即温跃层深度和20℃等温线深度。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交替条件期望变换,ACE)计算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和二个环境要素间的关系,得出了回归模型。结合多年平均垂直温度和盐度,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业资源时空分布进行了定量估算。 基于调查期间的渔获数据和同期卫星遥感环境数据(SST,Chl-a和海面风场)通过对一次渔场的发生前期、中期和消亡期三个时间段的遥感图像特征进行叠置分析。发现了在东北季风期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场形成的决定因素为食物因子和溶解氧浓度因子,并且发现了低压扰动有利于鱼群聚集和中心渔场稳定。 利用GLM和GAM模型定量分析了渔场与Chl-a和SST关系。通过GLM模型计算及检验,发现捕捞产量和Chl-a、表面温度、叶绿素梯度、温度梯度无显著性关系。捕捞产量与叶绿素和SST的结构和面积大小有关。 三、西北印度洋延绳钓金枪鱼资源时空变化研究 基于金枪鱼延绳钓的渔获尾数和捕捞努力量等商业性统计数据,首先对近年来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并制图分析。发现黄鳍金枪鱼渔场在北部阿曼湾存在且有明显季节性变动,高产时期为2-4月份,而西南季风期产量低。大眼金枪鱼主要分布在0-15°N间,产量年内变化不明显并自南向北递减。 通过GLM和GAM模型研究了时间因子,空间因子、海洋环境因子对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渔业资源分布和变动的影响,并分析了两者对这些因子的不同反应。在时间上,两种资源的渔获率和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份有关。在垂直空间因子里,发现黄鳍金枪鱼渔获率影响最显著的水层大约在40-50m左右的海洋环境因子,而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相关度最高的海洋环境水层深度为90-100m左右。同时发现黄鳍金枪鱼属于喜好高盐、高温海区,而大眼金枪鱼喜好低温、低盐海域活动。 最后,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西北印度洋金枪鱼渔获率长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发现延绳钓大眼金枪鱼的捕获率自1991年以来不断减少,而黄鳍金枪鱼没有明显较少趋势,两金枪鱼渔获率在1985年以前有几个较明显的变化周期,1985以后基本上只有年内的周期变化。

金枪鱼;鸢乌贼;海洋环境;时空变化

上海海洋大学

博士

捕捞学

周应祺

2008

中文

S931

159

2008-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