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基于GIS的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研究

杜宁
上海海洋大学
引用
本文选题来自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世界渔业中心(World Fish Center)合作的国际项目“Determination of High Potential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Areas and Impact in Africa and Asia”中的子项目。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是池塘养殖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用地不仅是池塘养殖发展规划的基础,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以信息技术和模型为支撑、以数据库为平台的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方案。GIS在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作为本研究的重点,利用GIS及统计软件,在数据库中完成数据的存储与调用。 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过程中综合利用了MapInfo、ArcView、IDRISI、SAQUA 等GIS软件,数据库采用Mirosoft office Access2003,因子分析用SPSS软件。评价方法中使用了“自然间断分类方法”给评价分值划分等级,利用逐步回归法和专家选择法选择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计算评价分值。 大区域的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面临如何在大量的数据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并高效地完成评价的问题。数据库是利用GIS软件进行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的中枢,本研究实现了在大区域下的数据的存储、整合与调用。 本文以河南省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为例,应用建立的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方案进行分析和操作,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咨询水产养殖学专家及当地养殖专家并运用因子分析,选取了坡度、土壤酸碱性、人口密度池塘蓄水能力等12个评价因子,并将它们分成四个子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研究区域分成了1750×1150共2012500个栅格,每个栅格作为1个基本的评价单元;将12个因子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下,分别构造各自新的空间信息,生成单因子评价层;应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确定因子对池塘养殖适宜性的贡献率即权重,构建池塘养殖适宜性子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模型对全省范围内池塘养殖资源包括未利用的养殖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四个区域中不适宜、勉强适宜、适宜、非常适宜的面积(单位:万平方公里)分别为:西部山区0.7087、1.4819、2.0939、0.6765;黄卫平原0.2602、0.6483、1.4263、1.5747:淮河南部0.0602、0.2604、0.8138、0.5859;黄河及淮河之间区域0.5211、0.8142、2.2749、1.2702;分别占参评土地面积比重为:西部山区13.20%、27.60%、39.00%、12.60%;黄卫平原6.10%、15.20%、33.44%、36.90%;淮河南部3.39%、13.56%、42.38%、30.51%:黄河及淮河之间区域10.13%、15.83%、44.30%、24.69。仅仅根据生成的养殖适宜性评价图尚不能为养殖管理及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即使适宜性评价等级相同的地方,也可能是由不同的限制因素造成的。IDRISI提供的追溯及过滤功能能够分析出每个区域中,影响池塘养殖发展的因素的适宜等级。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善导致池塘养殖发展滞后的因素条件从而提高池塘养殖发展潜力。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将前沿的GIS技术与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实现了多种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统计模型和数据库的整合,探讨了数据的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技术,为池塘养殖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池塘养殖;GIS;池塘养殖适宜性

上海海洋大学

硕士

农业经济管理

杨宁生

2008

中文

S964

73

2008-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