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270768

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研究

谢建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引用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长江中下游铜-金-铁-硫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的成矿区,是我国乃至世界夕卡岩成矿模式的一个典型地区,备受中外地质学家重视。铜陵地区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一直以来也是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内容。虽然前人在岩浆岩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争议之处:一是侵入岩成因及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二为本区侵入岩年代学。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本论文针对铜陵地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对本区三类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侵入岩组合,即辉石闪长(二长)岩、石英闪长(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合岩石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以及首次对本区矿石中黄铁矿进行了精确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初步获得以下成果: 1.铜陵地区侵入岩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反映岩浆混合作用可能是本区花岗岩类岩石形成的主要作用。 2.铜陵地区侵入岩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降温、减压和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流体中巨量铜金元素沉淀的主要因素。 3.铜陵地区侵入岩岩石系列主要为碱性和亚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和橄榄安粗岩系列。其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和Adakite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 4.含矿侵入岩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不是单一岩浆演化而是至少两个端元成分混合而成;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的混合,可能有来自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来的混入端元是其特征的形成机制。 5.高质量锆石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结果表明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岩序列为花岗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对比前人发表高精度的同位素年龄(Ar-Ar法,单颗粒锆石U-Pb法),我们认为铜陵地区岩体侵入后有个快速抬升/快速冷却的过程。 6.铜陵地区主要表现出两次集中的岩浆侵入事件和两次成矿事件。一次岩浆侵入时间为138~140Ma,这次显著的岩浆侵入事件对应了本区大规模的一次与高Ce异常流体密切相关的铜金成矿事件;另一次侵入时间在130~132 Ma,与庐枞和宁芜盆地的火山岩及浅成侵入岩的年龄相一致(约127~131Ma),但在本区没有成矿事件。考查庐枞地区存在中-大型斑岩铜矿床(如沙溪),因此本区深部是否存类似斑岩型铜矿床(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另一次可能与低Ce异常流体密切相关的铁硫成矿事件(约126Ma,新桥),这次成矿事件与长江中下游地区120~126 Ma岩浆活动属于同一时代。 7.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十分清晰地表明:本区燕山期火成岩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的大陆边缘岩浆弧的内陆一侧。我们认为,俯冲作用导致板片洋壳部分释放的超临界流体,受其影响地幔楔熔融形成富集S等挥发份和Cu、Au等成矿元素的母岩浆,为铜陵地区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其与地壳物质的混合释放出含Cu,Au的热液,最终形成铜陵地区目前矿床分布格局。

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成岩;成矿作用;侵入岩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

地球化学

常印佛;杨晓勇

2008

中文

P588.1;P611

213

2008-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