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237843

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刘盛敏
浙江师范大学
引用
集体效能感是由Bandura(1982)提出的概念,国外对此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对集体效能感的研究尚不多见,对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的研究更为薄弱。本研究旨在编制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的测量工具,并据此来探讨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期为班级集体效能感的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浙江省1773名中学生(有效样本人数)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 (1)班级集体效能感是指班级全体学生通过集体合作、互动与对话的历程而共享认知评价机制,从而对其班集体成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集体信念。本研究中的班级集体效能感主要指班级同学对于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信念。其结构要素包括合作、能力、预期和努力。 (2)编制的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量表共19题,有四个因子:合作、能力、预期和努力。其中合作因子6题,能力因子5题,预期因子5题,努力因子3题。量表的信度分析表明,其α系数为0.878,分半信度为0.859,一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703,信度检验的结果比较理想。量表的效度分析表明,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整体概念具有较大的一致性,量表的构想效度良好,效标关联效度的相关系数为0.541,效度检验也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3)中学生在班级集体效能感的四个因子上平均得分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得分依次排列为:合作、能力、预期和努力。中学生在地区、学校规模、学校类型、年级、是否班干部、用功程度、学生来源和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高一年级、嘉兴地区、21-30个班的办学规模、一般用功、很用功、湖州地区、11-20个班的办学规模、宁波地区、来自城市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并对班级集体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探讨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班级集体效能感总指标对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对班级集体效能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中学生;集体效能感;班级集体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

浙江师范大学

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陈永胜

2007

中文

B849;G444

64

2008-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