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234197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动画片与民间文学——以《花木兰》、《哪吒闹海》为中心

刘玉婷
山西大学
引用
动画--20世纪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是出过动画精品的,但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不经意间落后了。中国动画片市场几乎为美日所垄断。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动画这一课题,不仅有助于了解和吸取国内外动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且从深层意义上更有助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使其融入本民族即有的文化之中,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扬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动画片《花木兰》是将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成功范例,《哪吒闹海》是把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优秀作品。其实,哪吒的故事本来自印度,传入中国之后渐渐中国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至于现在没有人会以为它竟是外来的。可见,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是相对的。昨天的外来文化可能是今天的传统文化,而今天的外来文化也可能成为明天的传统文化。也许,几百年后,当美国人再看木兰故事的时候,也会以为它是美利坚民族的传统文化昵。因此,民族文化需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革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着重对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和中国国产动画影片《哪吒闹海》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分析和论述,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分别从文化的横向吸收和纵向传承上,分析和探讨动画片对民间文学的再创作问题。 首先,本文对木兰形象在中美两国的不同文化定位做了深入的分析,即木兰形象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承载忠孝观念;体现勇武精神;回归平淡生活,和木兰形象在迪斯尼动画中体现的价值观、人生观:个人主义;女权主义,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及美国在整合外来文化时所持有的“定型视野”等问题。 其次,本文对哪吒故事的流变做了细致的梳理,分析了故事所反映的时代内涵,即体现释道之争: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观,并将其与动画片《哪吒闹海》做比较,看影片保留了原作的哪些部分,剔除了哪些部分,又增加了哪些部分,以及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改动等,探讨了动画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即如何吸收整合外来文化和如何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并给中国动画创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一点启示。

中国动画片;民间文学;木兰;哪吒;文化传承;动画创作;价值观

山西大学

硕士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陈春香

2007

中文

I207.7;J954

50

2008-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