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233750

民族地区财政问题研究

朱华勇
西南财经大学
引用
国家财政由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组成。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民族地区)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其财政必然成为国家财政的组成部分,且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文化底蕴、资源状况、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民族地区财政在国家财政中还是一个具有特性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民族地区自然、经济、财政特性入手,研究民族地区的财政问题。 本文共分九个部分。 第0章导论。主要介绍作者选题的依据和目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1章研究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征。 第2章研究民族地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第3章研究民族地区的财源建设。 第4章研究民族地区的财政支出。 第5章研究民族地区的财政体制。 第6章研究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 第7章研究民族地区的财政投资。 第8章研究民族地区的财政债务。 本文的主要贡献: 1、分析并总结了民族地区财政运行的特征。提出了财政分配构成的民族性、财力来源的依赖性、财政支出需求的特殊性、生产建设资金的短缺性、财政管理活动的自治性的财政特征,并围绕这些特性研究民族地区财政问题,对探索符合民族地区经济和财政特性的财政经济改革与发展路子,对国家研究民族地区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体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提出了民族地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特征和阶段性。论述其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不仅具有内地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范围宽、水平低等特征,提出民族地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公共服务水平不可能达到内地发达地区的标准。对研究民族地区财政改革的具体方式和步骤具有现实的意义。 3、提出了差异也是优势,民族地区具有比内地发展更快的比较优势的观点。论述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内地比较具有较大的差距,但与这种差距相对应的也是内地不具有的加快经济发展的优势。提出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程度低,可以高起点地规划和开发资源,提高开发效益:工业化程度低,生态环境好,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经济总量小,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的质量。 提出了民族地区不适合发展追赶型经济,特色经济发展是培植财源最优途径的观点。在对民族地区财政收入的研究过程中,阐述了民族地区一方面是资金的严重短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却是大量资金分散使用的低效益或无效益,其中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国家供应资金方式等方面的原因。提出虽然工业对财政的贡献最大,但民族地区的投资环境、经营条件、工业产品竞争能力、生态地位与生态资源等因素决定了其不适合发展工业,应集中资金发展旅游业、水电业、绿色农业、边境经济等特色经济,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提出了民族地区财政支出运行特征和重点选择。在支出研究中,论述了民族地区的财力结构和特殊支出需求决定其支出结构具有经常性支出大、生产性支出小,配套性支出大、自主安排支出小,支出需求大、支出能力小的特征,提出了财政支出目标(重点)是为了满足特定时期的特定(重点)需求,民族地区要重点保证工资、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支出需求。论述了民族地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仅需要自己发展经济、调整规范政府职能、加强预算管理、压缩财政供养人口、提高支出效益等主观努力,规范国家转移支付制度也十分重要,对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5、提出了建立合理的民族地区分级财政体制的构想。正确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明确支出责任,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级财政体制的基础和核心。提出事权、财权、财力不可能完全相适应,只能根据财力状况不同程度地满足履行事权对财力的要求,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总财力的增加相应提高财力供给标准。通过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过渡性特征及对民族地区财政影响的分析,提出国家没有科学划分民族地区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并提供相应的财力是目前对民族地区财政体制的主要问题,也是民族地区缺乏培植财源积极性,过分依赖国家的根本原因之一。提出民族地区政府的事权较之内地同级政府范围更大,并代行了部分本应属于国家的事权,支出需求更多,支出成本更大,按内地一般地区的办法计算考核财力并作为计算财政转移支付的依据是不合理的,同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央应单独建立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体系,保证各民族地区财力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内地基本一致,对国家正确评估民族地区财力和需求,科学制定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6、分析了民族地区财政债务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民族地区财政债务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的分析,论述了民族地区财政债务的表现形式特点和与内地不同的形成原因,指出一般地区更多地是在发展过程中为加快发展不惜超财力进行而形成的经营性债务,而民族地区则主要是财力不足以满足政权运转的需要形成赤字和各种欠款,国家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生态建设专项补助(标准)不足或资金有偿使用而形成债务,这些债务是改善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形象、提高行政能力或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全国性经济损失、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形成这些债务虽有自身经济落后和财政管理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国家和上级政府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不足或对各该专项资金拨款的短缺,这对国家研究如何减轻民族地区的财政债务,控制或消化其财政债务风险具有一定的意义。 7、提出了国家要转变对民族地区的支持方式,实行特殊宽松的财政政策是解决其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阐述了民族地区需要国家和上级财政的支持,在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政策两种支持方式中,财政转移支付能够逐步提高民族地区的财力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但不能彻底解决民族地区的财政问题,而财政政策的支持则是振兴民族地区财政的根本途径,同时,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阐明财政改革过程中政策的趋同不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和财政发展的观点,指出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要求实行特殊宽松的财政政策。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民族地区享有相对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和调整权的客观必然性,提出民族地区享有相对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和调整权是民族地区享有自治权的体现,也是落实特殊宽松财政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这对于研究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支持方式及制定对民族地区的具体财政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8、提出了民族地区财政是非盈利性和盈利性的统一体,必须兼顾二者的观点。阐述了民族地区财政对经济建设投资(含部分基础设施)盈利性的观点。认为国有投资不讲求盈利,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财政资金的浪费,造成财政支出的无效率性,这不符合财政支出必须讲求效益的规则,而且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导致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影响到整个社会资本的效益,同时,国有投资的盈利是国家总财力的组成部分,总财力的增加,能更好地为全社会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符合公共财政的根本特征。盈利性只是财政投资效益的表现形式之一,事实上,民族地区财政投资的内容和重点(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投资)决定了其效益更多地具有非盈利性特征。这对研究民族地区的财政投资具有现实的意义。 9、提出了财政投资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特殊作用的观点,并具体选择了财政投资的方式和重点。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除自然条件恶劣外,国家投入太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提出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地位要求国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并就财政投资的重点和方式及效益考核办法进行论述,对国家研究民族地区的财政投资政策和财政投资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10、提出了正确评估民族地区财力状况的观点。论述了民族地区特殊事权和支出需求的含糊是造成其财力状况难以正确评价的原因之一,提出随着国家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不断倾斜和加大,民族地区的财力状况已经好于内地许多困难地区,其财力水平不能只与内地发达地区比较,对国家正确评价民族地区财力水平,科学制定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财政;财政体制;财政政策;特色经济;经济发展战略

西南财经大学

博士

财政学

王国清

2006

中文

F812.0;F127.8

174

2008-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