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200730

混合与递延——马勒“器乐三部曲”及其曲式学研究

符方泽
武汉音乐学院
引用
马勒是晚期浪漫主义的重要代表,他的交响曲作品篇幅庞大、结构复杂、内容深刻,其中强烈的“悲剧性”特点又是当时“世纪末”主流风格的典型。本文以马勒的第五、六、七交响曲,即所谓“器乐三部曲”为主要对象,以“曲式学”的方法和步骤做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全文除《前言》和《结语》之外含有三章,第一章分三节对三部交响曲的每个乐章逐一进行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第二章针对“器乐三部曲”以及马勒的其它交响曲在“曲式”、“句法”、“乐章”以及“体裁”等方面形式多样的“混合”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混合”现象的成因、方式及影响。第三章以“递延”为核心观点,分四个主要部分展开现象分析与特点研究。第一节首先对“递延”这一概念作界定,并举例说明了其在音乐作品中的存在形式;第二节集中分析了马勒交响曲中由“调性开放”所导致的不同作品之间调性的“关联与衔接”,以及由此引发的递延特点;第三节从套曲“结构与表现重心后移”的现象出发,阐述了“器乐三部曲”中不同乐章或作品之间“形式传递”与“内容延续”的特点;第四节论述了“器乐三部曲”中某些重要主题在不同交响曲作品之间的递延;第五节则针对“器乐三部曲”中“体裁功能”的特点及其沿革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马勒在体裁形式的处理上所表现出来的递延思维。 本文从“曲式学分析”的角度对马勒的“器乐三部曲”进行作曲技术理论研究,其选题和切入点都有一定的价值,相应的内容和结论也一定程度地填补了国内对马勒交响曲曲式研究的空白。对“器乐三部曲”及马勒其它交响曲中“曲式混合”特点的分析论述,又为曲式教学储备了“大型化”、“混合性”实例。而关于“递延”概念的提出,不仅揭示了导致马勒交响曲作品“内在相关性”的方式与结果,凸显出马勒交响曲作品在当代曲式研究和教学中的价值,而且还为音乐形式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点。

马勒;交响曲;器乐三部曲;曲式学

武汉音乐学院

硕士

作曲技术理论

彭志敏

2007

中文

J647.611

122

2008-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