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194348

人眼睫状体在调节中形态位置变化及其与近视眼关系的研究

陈晨
四川大学
引用
目的:了解正常人眼睫状体在自发调节中形态和位置变化。分析不同屈光度眼的前节结构差异,探讨不同屈光度眼在自发调节中睫状体形态位置变化的差异。 方法:在56例健康志愿者注视远近视标的不同状态,分别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采集其睫状体区图像,对睫状体区各结构在调节前后的形态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测量指标包括:形态相关指标(睫状体厚度、睫状突高度、睫状突长度、睫状突宽度等)和位置相关指标(小梁睫状突距离、虹膜睫状突距离、巩膜睫状突夹角等)。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指标在调节前后的差异。将该56例实验对象按屈光度分为正视组、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测量非调节与调节状态下三组的前节结构相关指标,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利用统计软件计算出三组实验对象在调节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值,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各指标变化值的差异。将屈光度与调节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 结果: 1.从非调节到调节状态,巩膜突后1mm处睫状体厚度增加,睫状突高度、长度均增加,睫状体宽度减小,内尖成角减小。睫状突与小梁网、虹膜、巩膜突的距离均减小,巩膜睫状突夹角减小。环肌横截面积增加,而纵肌横截面积无明显变化。房角开放程度变小。 2.非调节状态下,与正视眼比较,近视眼的睫状体厚度较大,睫状突较尖,睫状突位置更靠后,且房角较宽。调节状态下,近视眼睫状体厚度仍大于正视眼,但其睫状突高度较正视眼小,睫状突较正视眼钝。调节时近视眼睫状突位置较正视眼更靠后,房角仍较正视眼宽。 3.从非调节到调节状态,近视眼睫状体的形态位置变化幅度小于正视眼。屈光度与调节前后睫状体的形态变化幅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人眼调节时,睫状突向前、向内发生位移,符合Helmholtz松弛理论。调节中主要是环肌的收缩起作用。非调节状态下,与正视眼比较,近视眼的睫状体较厚,环肌横截面积较大,睫状突位置较靠后。随近视度数加深,调节前后睫状体形态位置变化幅度减小。本研究提示近视加深可能由环肌收缩无力引起,可以通过训练环肌收缩力来预防近视和减缓近视的加深。

近视眼;睫状体;超声生物显微镜

四川大学

硕士

眼科学

刘陇黔

2007

中文

R778.11

50

2008-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