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193923

人源性VEGF受体融合蛋白抑制激光诱导恒河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段红涛
四川大学
引用
目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许多眼底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一种退行性改变,可发生于多种眼部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i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病理性近视等,最终导致严重且不可逆的视力丧失。因此,构建一种更接近于人类的CNV动物模型,并寻求有效治疗CNV的方法具有重大意义。本实验通过构建实验性恒河猴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观察人源性VEGF受体融合蛋白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方法: 1.第一部分恒河猴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构建 1.1 实验性恒河猴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构建:普通级健康成年恒河猴8只,全身麻醉后采用532nm激光围绕黄斑中心凹光凝(双眼,每只眼光凝8个激光点,光斑直径50tma,功率0.4w,曝光时间0.1s),建立CNV模型。 1.2 光凝后20d,采用眼底照相、FFA及OCT观察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情况。 2.第二部分人源性VEGF受体融合蛋白抑制恒河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体内试验 2.1 光凝20d造模成功后,将8只恒河猴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00μg)、中剂量组(300μg)和高剂量组(500μg),实验组恒河猴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不同剂量人源性VEGF受体融合蛋白。 2.2 各组动物分别于给药后2w、4w进行眼底照相、FFA及OCT检查,观察的眼底有无出血、CNV病灶大小和荧光素渗漏的变化情况。 2.3 根据FFA结果,运用计算机软件定量分析CNV大小及渗漏面积变化,做统计学处理。 2.4 通过OCT检查CNV的生成以及人源性VEGF受体融合蛋白对其抑制作用。 2.5 给药后4w,各项检查完毕后,根据要求处死各组动物,摘除眼球,包埋、切片及常规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变化。 结果: 1.光凝后20d,彩色眼底照相可见光凝区出现纤维组织增殖,FFA显示光凝斑处在造影早期即有荧光素显影,随即迅速渗漏,晚期形成强荧光区;OCT结果也显示典型的CNV,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团块状、梭形或不规则膨大,其间可见CNV膜的条带状或片状红白色高密度反光,可见上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浅脱离。 2.玻璃体腔注射人源性VEGF受体融合蛋白2w后,低剂量组中CNV引起的荧光素的渗漏无明显改变(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中CNV引起的荧光素渗漏减少(P<0.05),但两组对CNV引起的渗漏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别(P>0.05)。注射药物4w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药物组均可减少CNV引起的荧光素的渗漏(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中CNV引起的荧光素渗漏减少最明显。 结论:532nm激光视网膜超强光凝可成功建立恒河猴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玻璃体腔注射人源性VEGF受体融合蛋白能有效抑制CNV的发展。

脉络膜新生血管;眼底疾病;激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融合蛋白

四川大学

硕士

眼科学

张军军

2007

中文

R773.4

57

2008-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