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176866

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的改性及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任俊霞
南开大学
引用
采用稀土元素Lu的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利用机械混合(Lu<,2>O<,3>)和表面包覆(Lu(OH)<,3>)两种方式对球形β-Ni(OH)<,2>进行高温电化学性能的改性。通过 XRD、SEM、XPS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采用充电放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等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掺比例为3.5wt%(即摩尔比例为1.3mol%),最佳的包覆比例为0.8 mol%(Lu:Ni);这两种添加元素Lu的化合物的方法均可明显提高析氧过电位、抑制氧气的析出并提高镍电极高温充电效率,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机理相同;高温60℃、0.2C倍率下,普通球形β-Ni(OH)<,2>的放电比容量仅为123.6 mAh/g,外掺3.5wt%Lu<,2>O<,3>的球镍电极的放电比容量可达230.3mAh/g,而表面包覆0.8mol%Lu(OH)<,3>的球镍电极的放电比容量可达233mAh/g;采用表面包覆方式所需的Lu量较低,且所得材料的稳定性较好。 采用简单易行的均相沉淀法,在反应溶液中不含有表面活性剂或模板的情况下,制备了具有规则形貌的球形多孔α-Ni(OH)<,2>新型材料。球形多孔α-Ni(OH)<,2>新型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是:反应温度为90℃、 [Al<'3+>]/([Al<'3+>]+[Ni<'2+>])比例为20mol%、反应时间为12h。在最佳条件下所得的球形α-Ni(OH)<,2>材料在常温0.2C倍率的放电比容量可达到338mAh/g,且循环性能良好。 研究了α-Ni(OH)<,2>材料的高温电化学性能,并利用均相沉淀法合成了内掺稀土Y元素的α-Ni(OH)<,2>材料,以提高其高温充电效率。XRD、SEM、TEM、充电放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等结果表明,内掺Y元素的比例对所得样品的形貌、微晶形状和电化学性能均有影响;5.8mol%(Y:Ni)为最佳的内掺比例;在高温60℃、0.2C倍率下,内掺5.8mol%Y元素的α-Ni(OH)<,2>材料具有250mAh/g的放电比容量,远高于不含稀土Y元素的α-Ni(OH)<,2>材料的高温放电比容量(157mAh/g)。 利用均相沉淀法在球形β-Ni(OH)<,2>表面沉积不同比例的纳米α-Ni(OH)<,2>材料,从而得到了新型的α-Ni(OH)<,2>/β-Ni(OH)<,2>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结合了球形β-Ni(OH)<,2>材料的高密度和α-Ni(OH)<,2>材料的高比容量、高可逆性的优点。表征结果和充电放测试、循环伏安测试等结果表明,最佳α-Ni(OH)<,2>的包覆比例为20mol%;当采用最佳包覆比例时,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271mAh/g,且电化学可逆性优于β-Ni(OH)<,2>材料;此外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远高于α-Ni(OH)<,2>材料。 通过利用Cl元素取代LiVPO<,4>F材料中的F元素,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氯化磷酸锂盐正极材料即LiVPO<,4>Cl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水热合成的LiVPO<,4>Cl材料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形貌为棒状单晶材料,层间距接近0.5nm;水热合成的LiVPO<,4>Cl材料的导电性较差一些,活化周期较长,但充放电平台稳定、适中,充电平台电压保持在大约4.02V左右,放电平台电压则保持在大约3.86V左右;在充分活化后,具有相对较高导电剂含量的LiVPO<,4>Cl极片在0.1C倍率下的第四十周放电比容量可达101mAh/g。

镍氢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南开大学

博士

无机化学

阎杰

2007

中文

TM912.9;TB383

115

2007-1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