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160010

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伶人内廷演戏考证

岳微
中国音乐学院
引用
清同治光绪年间,是继乾隆朝之后内廷戏曲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亦是咸丰末年京剧在宫内崭露头角后,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取代昆曲主流地位的关键时期。光绪九年至三十四年的25年间里,先后有近60名京剧伶人走入内廷担任“民籍教习”,他们与异平署内学、慈禧太后御用的太监科班“普天同庆班”一起,构成晚清宫廷戏曲舞台上的演员主体。京剧伶人作为京剧艺术的承载者、传播者和创作者,他们不仅书写了京剧内廷发展的历史,亦为民间戏曲艺术与宫廷戏曲艺术的交流贡献着重要力量。此时期被选入宫的京剧伶人已无需居住在宫内,他们“既供奉内廷又可献艺民间”的特殊的承差方式,在民间与宫廷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京剧艺术交流之桥,引发了种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本文以伶人为切入点,以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伶人内廷演戏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全面考证相关史实的同时,亦对由京剧伶人“内廷演戏”这一特殊从艺经历而引发的艺人个人技艺和声望的提高、畸形的社会认同、内廷与民间戏曲发展的桥梁作用,民间观戏与堂会之风的兴起等文化问题予以了关注。 全文共分为三个章节:“内廷演戏概说”、“京剧伶人个案研究”、“京剧伶人内廷演戏的文化关照”。第一章“内廷演戏概说”,分别从管理机构异平署;内廷中的京剧伶人;承差场所及常演剧目三个方面,整体描述了同光时期内廷戏曲活动的管理情况,京剧伶人入宫的大致脉络,伶人赋予的时代特征,以及宫内常用的演出场所和上演的剧目。初步描绘了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伶人宫内演戏活动的大环境和基本样貌。第二章“京剧伶人个案研究”,笔者分别以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杨小楼4名深得慈禧赏识的宫内名伶为个案,从“艺术经历及地位”、“宫中承职综述”、“宫内承差轶闻”三个方面着手,借助异平署档案与梨园史料、民间轶闻的相互补充与验证,及昇平署剧本和老唱片的分析和选用,回顾、梳理了4位京剧伶人内廷演戏的经历,重组、再现了伶人内廷承差的史实。第三章“京剧伶人内廷演戏的文化关照”则主要针对由京剧伶人“内廷演戏经历”所引发的“个人技艺和剧坛地位的提升”;“畸形的社会认同”;“内廷与民间戏曲发展的桥梁”;“民间观戏与堂会之风的兴起”等社会问题给予了文化上的评析。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伶人;内廷演戏;承差方式;社会认同;文化关照

中国音乐学院

硕士

音乐学

姚艺君

2007

中文

J809

124

2007-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