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160005

音乐的戏剧与戏剧的音乐——歌剧《原野》作曲分析

柳进军
中国音乐学院
引用
本文以金湘作曲的歌剧《原野》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布局、形象塑造、和声特点、复调手法、织体形态、配器特征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其进行专门的作曲分析,探讨并总结该剧音乐创作的特点,以期对中国歌剧的创作实践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绪论,歌剧《原野》的哲学基础及美学追求。本文指出该歌剧音乐创作的哲学基础在于两方面:一是音乐与戏剧的辩证统一关系,二是歌剧思维;指出该歌剧音乐风格与技法体现出的美学追求在于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主要是西方现代美学——的融合。 之后的正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结构布局。在这一章里,笔者指出核心主题——“原野”主题、“爱情”主题——形成的音乐结构力,以及特定音调——“中国东北民谣风格主题”特点及其对结构的意义。 第二章、形象塑造。指出歌剧中多元统一的唱腔风格、声乐的旋律形态、语言与音乐结合的特点以及在音乐吸收我国传统的古诗词吟诵、京剧的韵白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和声特点。揭示了以“非三度叠置”为主的和弦结构、以线性逻辑为主的声部进行、多调性、泛调性的调式调性处理方面的特点、微分音思维导致的和弦色彩装饰。 第四章、复调手法。文中分模仿复调、对比复调、双调性与多调性复调结构等对音乐进行分析,重点揭示了歌剧中的“风格复调”。 第五章、织体形态。分析了歌剧中的变节拍、节拍对位、相同节拍的速度对位、紧拉慢唱的散板、灵活多面的节奏形态以及偶然音乐。 第六章、配器特征。讨论了与人声结合时器乐的表现特点、器乐单独承担音乐戏剧功能时的表现特点、人声与乐队交织的表现特点。 最后,形成结论。结论概括地总结了歌剧《原野》音乐创作的特色,并就它对歌剧创作的积极意义提出了笔者的见解。

戏剧音乐;结构布局;形象塑造;和声特点;复调手法;织体形态;配器特征;作曲技术

中国音乐学院

硕士

音乐学

金湘

2007

中文

J614.5;J617

164

2007-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