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156328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bFGF的表达及ACEI和ARB干预的实验研究

杨雪
佳木斯大学
引用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阿霉素肾病(AIN)大鼠。肾小球中的表达及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bFGF在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MCNS)特别是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及缬沙坦和苯那普利的肾脏保护机制,探索两药联合应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 方法:6w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肾病组。肾病组(n=70)予尾静脉单次注射阿霉素5mg/kg制备MCNS模型,正常组(n=10)注射生理盐水5mg/kg。注射后第6天检测所有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0mg/24h者为MCNS模型成功。将模型成功的肾病组大鼠随机再分为3组:肾病对照组(n=30)、治疗1组(缬沙坦治疗组,n=10)、治疗2组(缬沙坦/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n=10)。治疗1组予缬沙坦8mg/(kg·d)溶于1ml生理盐水中灌胃,治疗2组予缬沙坦8mg/(kg·d)溶于1ml生理盐水中灌胃,间隔5小时后再予苯那普利3mg/(kg·d)溶于1ml生理盐水中灌胃,肾病对照组及正常组予定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在造模后第7天开始给药。第3、7、14、28天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第28天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生化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肾小球中bFGF的表达,以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bFGF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①各项生化指标比较:肾病对照组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明显的水肿,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治疗组情况均好于肾病对照组,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2组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②在MCNS肾组织肾小球中,bFGF阳性反应呈棕黄色颗粒染色,主要分布于足细胞的胞浆内。并沿毛细血管襻分布。 ③不同时期肾病对照组肾小球中,bFGF免疫组化阳性指数(positive index,PI)明显高于同时期正常组肾小球bFGF PI,差异有显著性,且不同时期bFGF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 ④实验结束时各治疗组大鼠肾小球bFGF PI均较肾病对照组低,但较正常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以治疗2组的变化最显著。 ⑤MCNS不同时期肾小球中bFGF PI的变化与24h尿蛋白的排泄量呈正相关。 结论: ①阿霉素尾静脉单次注射5mg/kg可成功制备MCNS模型。 ②bFGF在MCNS肾小球中存在异常表达,主要存在于足细胞的胞浆中,并沿毛细血管襻分布。 ③MCNS中bFGF的异常表达和分布与蛋白尿的进展密切相关,bFGF在足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蛋白尿发生的原因之一。 ④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可通过影响肾小球中bFGF的表达而减轻蛋白尿。可能是这两类药物的肾脏保护机制之一。 ⑤联合应用缬沙坦和苯那普利优于单一用药,可获得相加的治疗效果,能更有效地减轻蛋白尿,具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缬沙坦;苯那普利

佳木斯大学

硕士

儿科学

王丽敏;王海燕

2007

中文

R692

41

2007-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