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156327

多层螺旋CT的3D-CTA与DSA在肝脏肿瘤检出价值中的对照性研究

金丹
佳木斯大学
引用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的3D-CTA与 DSA 获取肝脏占位的血管相关征象及检出病变的能力。 方法:46 例肝脏肿瘤患者分别进行了肝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两项检查时间间隔为3~15d。CT检查方法:注射对比剂(90ml~95ml/人)后于25s和 70s 分别进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并行回顾性重建,重建层厚1.25mm,层距1.25mm,并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组(MPR)等影像后处理。DS A检查方法:Seldinger 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于腹腔干或左、右肝动脉注入对比剂15~20ml,记录肝动脉期和实质期图像。由3名医师单盲法分别对两种方法的 8 项指标和良恶性诊断信心进行独立评价。数据处理:采用统计数据集,用SAS8.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CMH卡方相关分析检验,分析两种方法对8项指标及良恶性诊断信心的相关性,P值<0.01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采用Kappa 检验,分析两种方法及良恶性诊断信心的一致性,K值>0.4~0.6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致性。 结果:以DSA影像为标准,对照分析MSCT的3D—CTA与 DSA 在显示肝脏肿瘤相关血管征象及良恶性判别的相关性,经统计学检验(较正人的因素后),两种方法的相关性为,肿瘤血管P<0.0001(<0.01),肿瘤染色P<0.0001(<0.01),供血动脉增粗扭曲P<0.0001(<0.01),动脉弧形推移P<0.0001(<0.01),动脉包埋管腔狭窄、僵直:P<0.0001(<0.01),动脉进入P<0.0001(<0.01),肝动脉.门静脉分流P<0.0001(<0.01),门静脉内癌栓P<0.0001(<0.01),良恶性判别P<0.0001(<0.01),二者有着高度相关性;两种方法一致性为,肿瘤血管K=0.70,肿瘤染色K=0.71,供血动脉增粗扭曲K=0.68,动脉弧形推移K=0.73,动脉包埋管腔狭窄、僵直K=0.69,动脉进入K=0.73,肝动脉-门静脉分流K=0.88,门静脉内癌栓K=0.74,良恶性判别K=0.75,二者有着高度一致性。 结论:在多层CT增强基础上进行3D-CTA 成像,显示肝脏肿瘤的相关血管征象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可与DSA相比。3D-CTA能较直观地显示肝脏肿瘤的供血动脉,MSCT本身又可对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毗邻关系及有无肝门淋巴结转移提供直观的图像,对于病变定位较 DSA 更有优势,能为指导肝脏治疗提供更多重要信息。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MSCT 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3D-CTA 成像,在肝脏肿瘤的检出、诊断和术前评估方面很大程度上可取代DSA。

肝脏肿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佳木斯大学

硕士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温义成;李兴富

2007

中文

R730.55

59

2007-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