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中国的软权力:国际制度的视角

巩琳萌
外交学院
引用
软权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是在权力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本文认为,权力产生于分配的过程之中,表现为在冲突的分配关系中控制或影响资源分配结果的能力。权力资源不等于权力,有待转化为权力。软权力资源不等于软权力,有待转化为软权力。软权力资源转化为软权力的过程,比硬权力资源转化为硬权力的过程要复杂得多。 在所有软权力资源中,国际制度从资源向权力的转化过程是最为清楚明了的,因为权力关系到分配,而国际制度是一种协调分配的工具,在协调分配的过程中,从资源转化为国家的权力。研究国际制度如何从一国的权力资源转化为权力,实际上就是研究如何使国际制度的分配结果顺应该国的意志。本文认为,国家的制度建设能力、议程设置能力和制度内动员能力,是关系国际制度从资源向权力转化的三个重要变量。作为国际制度的构建者与参与者,国家将国际制度从软权力资源转化为软权力的过程和能力是不同的。 软权力概念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处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相互依赖不断深化时代中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也要面对新时期世界政治内容和性质、以及权力来源的变迁,重视软权力的作用,积极发展软权力。鉴于中国的硬权力水平,发展软权力的中心任务,应该是促成软权力资源向软权力更有效地转化。本文的后半部分,以中国参与联合圈,以及中国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为例,根据前文确定的制度建设能力、议程设置能力以及制度内动员能力这三个变量,分别探讨中国在国际制度参与者以及国际制度构建者两种角色下,将国际制度这项软权力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软权力的过程,并对转化能力予以评价。

资源转化;软权力;权力协调分配;国际制度;权力资源;软权力资源

外交学院

硕士

国际关系

王帆

2007

中文

D822

52

2007-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