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127783

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鲁端阳
天津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自体晶状体前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1 动物实验:选用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在全身麻醉下手术,随机选取一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小梁切除术+晶状体前囊膜移植,另一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小梁切除术。观察和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兔眼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变化和滤过泡形成情况,并观察眼前节反应。手术后1、7、14、28天共4个时间点各处死2只兔,摘除其眼球,常规10%福尔马林固定,切片,HE染色,镜检观察两种手术方法术后手术区病理改变。2临床研究:选取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人共46例(50眼)。对实验组25例(29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术中将自体晶状体前囊膜移植于巩膜床。对照组21例(21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使用抗代谢药物。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滤过泡形态,超生生物显微镜(UBM),眼压、视力、视盘形态变化等。3基础实验:取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一分为二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刮除囊膜上附着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利用组织块贴片法,对两组的晶状体前囊膜进行培养。 结果: 1.动物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眼压均有所下降,实验组眼压下降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2周对照组眼压基本恢复至原水平,实验组至少延期至术后3周回复至原眼压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2周,对照组滤过道已纤维化;实验组术后滤过道延期愈合,术后2周时,囊膜与周围组织仍有间隙;术后4周时,此间隙消失,囊膜与周围组织愈合。组织相容性好,无排斥现象。 2.临床研究:(1)实验组29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无功能滤过泡5只眼。对照组21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9只眼,无功能滤过泡2只眼。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2,P>0.05)。(2)术后6个月,实验组眼压从术前的(23.1±8.2)mmHg降低到(13.4±3.5)mmHg(t=7.093,P<0.01)。对照组眼压从术前的(23.4±7.7)mmHg降低到(13.1±2.8)mmHg(t=7.308,P<0.01)。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2,P>0.05)。(3)术后6个月用药种数明显下降,实验组从2种降至0种(Z=-4.623,P<0.01),对照组从2种降至0种(Z=-3.983,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00,P>0.05)(4)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6的眼数,实验组12眼,对照组8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5,P>0.05)。(5)实验组术后一个月UBM检查可见囊膜形态。(6)实验组视盘形态保持不变或改善。(7)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基础实验:对照组组织块贴壁48~72小时后可见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具有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2~3周后融合。实验组组织块周围始终未见有细胞生长。 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植入自体晶状体前囊膜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眼内反应轻微,并发症少,对视力无明显影响。且晶状体前囊膜易于获取,经济方便。因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晶状体前囊膜;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自体移植;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

天津医科大学

硕士

眼科学

季建

2007

中文

R779.66

50

2007-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