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百色盆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集聚成藏分析

王青春
浙江大学
引用
百色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呈北西向长条状展布。盆地长109公里,宽2~14公里,面积830平方公里,是一典型的古近系一新近系“残留型”盆地<'[1]>。该盆地的油气地质勘探已有70年的历史,勘探程度较高,截止目前,百色盆地已发现了3个浅层稠油油藏、7个油田以及一大批含油气构造和出油点,获石油探明储量1233×104t,控制储量267×104t,雷公和上法气田,探明浅层气储量77×108m<'2>。累计采油约170×104t。百色盆地是当前滇黔桂地区含油气前景最好最现实的第三系盆地。 本论文通过对百色盆地岩石样品的研究,揭示了百色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并进行油源对比进而阐述了百色盆地原油运移聚集的特征。本论文还分析了百色盆地浅层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浅层气成藏机制及其运聚特征。最后为油田开发提出了五个有利勘探带。 通过研究可以知道百色盆地原油可分为四种成因类型:①西部坳陷江泽、百色构造带上的原油;②东部坳陷西部的田阳、雷公、那坤、三今及花茶部分块区原油;⑧东部坳陷中、东部塘寨、仑圩、子寅、上法油田原油;④以花茶油田的仑4井原油为代表的一类原油。原油的地球化学参数与生油层在区域上分布相一致,表明原油成藏具有近源聚集的特点。百色盆地东部坳陷中、东部的原油主要来源于邻近地区湖进和高水位地层生油岩,低水位地层源岩可能也有部分油源贡献;而西部坳陷及东部坳陷西部的原油则主要来自低水位地层烃源岩。 浅层气在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上与百岗组和那读组泥岩相对接近,而与煤相差甚远,因而可认为生物甲烷主要来源于泥质岩。而浅层气的重烃与那读组泥岩、煤的热解吸(300℃)轻烃组成完全一致,说明主要来源于那读组源岩的低熟热成因气。压力场的分布规律决定了油气的主运移方向,同时油气的运移方向受古流体势分布规律的制约,总体表现为从高孔隙流体压力和高剩余孔隙流体压力向低孔隙流体压力及低剩余孔隙流体压力方向运移,从高流体势区指向低流体势区运移,从生油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 田东凹陷中央断凹带、北部陡坡带子桑-六吜-那养沟扇体系、那笔凸起、西部坳陷六塘凹陷中央断凹带、田东凹陷南部斜坡带及头塘凹陷中央断凹带为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

百色盆地;地球化学特征;浅层气;油气运聚;油气勘探;成藏机制

浙江大学

硕士

地球化学

朱扬明

2006

中文

P618.130.2

62

2007-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