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088933

孙禄堂武学思想研究

万会珍
河南大学
引用
孙禄堂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集大成的武术家。他强化了“武学”概念,创立了“拳与道合”的理论体系及三拳合一的孙式太极拳,并公开发表著作,竭力把武术纳入到中国哲学的体验体系中。孙禄堂是中国武术史上为数不多的武术思想家之一,但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发现,人们对孙禄堂特别是对其系统的武学思想的研究明显不足。正是因此,笔者以“孙禄堂武学思想研究”为题展开研究。 在导论中,笔者首先对“孙禄堂武学思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孙禄堂武学思想是指孙禄堂在武学研究中所形成的观点、观念等思想体系。孙禄堂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五部著作及两篇文章之中。 在正文部分,笔者分析了孙禄堂武学思想的文化成因,认为社会环境和自身学识是孙禄堂武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孙禄堂武学思想的理论特色是以哲理释拳理和三拳合一。在他的论著中出现了大量的以哲理阐发拳理的论述,甚至把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的技术内容也按阴阳、五行、八卦、体用等哲理解释。三拳合一,其理则一,孙禄堂认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形式虽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就是“气”或日“道”。孙禄堂三拳合一思想来源于儒释道“三教合一”论。 孙禄堂武学思想的理论体系是拳与道合。拳与道合的理论基础是武学与文学一理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武艺与道艺之分的观点。本人认为孙禄堂所说的“拳与道合”即是原则又是目标。拳与道合包涵两层含义,在原则的层面理解,是指人在习练拳术的过程中与拳术运动的规律相一致;在目标的层面理解,是指练习拳术时所达到的那种“与天地并立,与太虚同体”的境界。孙禄堂认为,“道”是阴阳二气之所由生、万物未生之前的本体,人本身就蕴含有“道”的智慧,只是在后天成长过程中被物欲所蔽,所以只有通过炼养去除物欲才能使先天具有的“道”彰显出来,从而达到与太虚同体即“拳与道合”的境界。 修为内劲是实现“拳与道合”的方法。孙禄堂认为内劲即太极一气,此气在内为德,在外为道,习武人如能内外兼修,使一气流行,就可以阴阳调和,并进而提高自己身心的适应能力,达到完善人之身心,使人合于“道”这一最终目的。修为内劲的关窍是中和。 传统文化是武学思想的源泉,作为一名在传统文化孳乳下成长起来的武术大家,孙禄堂的武学思想带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的烙印。 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孙禄堂的武学形成了“易拳同一,以易阐拳”的特点,并使中和、无极而太极、格物致知等观念贯穿于其武学著作之中。道家思想的影响使孙禄堂把练拳的步骤与内丹学紧密结合起来,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来解说明、暗、化三层功夫,以内丹术语“武火、文火、火候纯”等解说武术修炼的三层境界,并使复归于无极等观念贯穿于其武学著作中。佛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孙禄堂把佛教的禅定思想融入到拳术训练之中,把三体式作为拳术的一种内功训练方法,把“空”的观念融入到拳术中去,并用“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来形容拳术修炼所追求的境界。 孙禄堂极力倡导运用哲学思想来阐发拳理,明确强调拳学修习的目的在于修身育德、完备人的良知良能。孙禄堂武学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即使在现代仍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当然,由于时代背景及其自身学识的局限,孙禄堂对拳理的哲学阐释,孙禄堂所建立的武学思想体系,等等,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然而,笔者认为,这是不可避免也不可求全责备的。社会在发展,武学在进步,但都无法磨灭孙禄堂对于中国武术的重大贡献。

孙禄堂;武学思想;传统文化;孙式太极拳

河南大学

硕士

民族传统体育学

乔凤杰

2007

中文

G852.11

56

2007-09-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