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072466

昆曲曲社研究——以传承为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个案

陈默耘
华东师范大学
引用
本文的研究目标定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曲社为例,来进一步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今后实际保护过程中的一些思路观点。 既然是研究“传承”,势必一分为二: 一,过去到现在:历史上前人是如何将文化遗产传给今人,即过去如何传到现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本文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篇治昆曲史的文章; 二,现在到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国际学术前沿理论语境下的传统文化被今人以何种方式传给后人?怎样使其精神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与发扬?国际理论如何最大程度上与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本文又可以说是一个带有探索型的案例分析,其目标是直接为现实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帮助。 本研究个案,是通过对昆曲这一遗产单项剖析式的研究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前提是建立在笔者的调查研究并参与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工作之基础上,目标则是更好地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方法上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是全球视野下的学术前沿理论,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审视、继承发扬我们自己的文化。而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也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理论,现代人权思想、生态发展理论、民俗学、文艺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等这些极其相近但又有区别的以人类以及人类文化为研究中心的思想、人文社会学科都是它坚实的理论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个集大成者的身份将这些思想与学科的精髓融于一体,真正为人类社会的今天与明天而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曲社;民俗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

民俗学

陈勤建

2007

中文

I236

52

2007-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