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锶、铯、铀在绵阳某地紫色土中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李爽
成都理工大学
引用
随着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核废物,处置核废物的最好方法为地质处置法,对于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通常用浅坑处置法。那么,什么样的土壤对核素的吸附性能较好?哪些因素可影响土壤对放射性元素的吸附,吸附机理是什么?本论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以U、Sr、Cs在绵阳某地极低放废物处置预选场址土壤中的吸附作用为例,研究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能,探讨影响土壤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查明土壤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机理,最终建立相应的吸附模型,为极低放废物填埋与处置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土壤吸附方面的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模拟研究区的水土体系,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形成从采样、制样到影响因素的确立等条件控制的一套吸附实验研究方法。目前,吸附实验研究方法主要有静态法和动态法,本文采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结合,以动态法为主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用动态法研究了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值、粒度和流量对Sr、Cs、U三种核素在紫色土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各自不同的吸附模型,对吸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这三种核素在研究区紫色土中的吸附性能进行对比,最终对这三种核素在研究区土壤中的吸附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研究Sr、Cs、U在紫色土中的吸附机理,发现三种核素在研究区紫色土中的吸附作用机理不同。预选场址土壤中吸附锶的主要矿物是蒙脱石和长石,对锶的吸附既有离子交换吸附,又有表面络合吸附;吸附铯的主要矿物是蒙脱石,对铯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离子交换反应;吸附铀的主要矿物是蒙脱石,对铀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离子交换吸附、表面络合作用和层间配合作用。 从建立的Sr、Cs、U在研究区紫色土中的吸附模型可以看出,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值、粒度和流量对锶和铯的影响效果明显,而铀在土壤中的吸附仅与铀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溶液pH值、粒度和流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模型计算,发现研究区土壤对铯的吸附性能最好,其次是锶,对铀的吸附性能最差。

土壤吸附;吸附性能;吸附机理;核废物;吸附模型

成都理工大学

博士

地球化学

倪师军;张成江

2007

中文

TL942

92

2007-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