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055254

PDT治疗病理性近视CNV后黄斑功能和形态的初步评价

叶璐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引用
目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CNV)是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CNV通常位于黄斑部,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其确切发生机制不清,没有肯定的病因疗法.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为该类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并已逐步应用于CNV性眼病的临床治疗.然而国内外采用主客观检查相结合的手段综合评价PWT'治疗近视性CNV的文献较少,本研究通过最佳矫正视力(BCVA)、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指标,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下CNV患者PDT治疗早期黄斑形态学和功能学变化,初步评价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下活动性CNV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OCT检查确诊的继发于病理性近视黄斑下CNV患者30例(30眼),根据CNV的位置将患眼分为中心凹下CNV组(19例19眼)和旁中心凹CNV组(11例11眼)2个亚组行PD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和3月行BCVA、mfERG、OCT检查,并与未行PDT治疗的对照组12例(13眼)进行同期的对比分析,收集完整资料,所得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光动力治疗方案参照TAP制定的标准.随访时间为3月~6月. 结果: 1.治疗组1周、1月和3月的视力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中心凹下CNV组与旁中心凹CNV组治疗后1周、1月和3月BCVA同期进行X<'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整个随访期间无1例出现严重的视力丧失. 2.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同期反应密度值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同期反应密度值和潜伏期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周后3环和5环N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5-6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1月后3-5环N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1月后4-5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3月后3-5环Nl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3月后4-5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中心凹下CNV组:治疗后1周的mfERG N1波、P1波振幅密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月和3月时mfERG3-5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旁中心凹CNV组:治疗后1周和1月3-5环N1、Pl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对比显著提高(P<0.05),3月3-4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N1波、P1波潜伏期各个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治疗组:OCT测量CNv厚度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月和3月比治疗前明显变薄(P<0.05);治疗后1月和3月与对照组同期比较CNv厚度明显减小(P<0.05).中心凹下CNV组和旁中心凹CNV组:CNV厚度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月和3月比治疗前明显变薄(p<0.05).两亚组间同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4.治疗组:治疗后1月眼底出血逐渐吸收,OCT检查12眼中心凹曲线恢复,15眼CNv强反光团缩小.3月时FFA和ICGA显示中心凹下CNV组中,17只眼渗漏较术前减轻,2只眼渗漏持续,再次行PDT治疗,占10.53﹪.旁中心凹CNV组中,10只眼渗漏较术前减轻或消失,1只眼渗漏持续,行二次PDT治疗,占9.99﹪.进行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本研究通过mfERG一阶反应的振幅密度反映了PDT治疗对于稳定CNV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及改善CNV患眼黄斑中心凹外的视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2.本研究通过OCT与眼底造影结合从形态学角度反映了PDT可控制和改善病理性近视CNV病变. 3.本研究中治疗组CNV患眼治疗后早期视力稳定或提高,未发现严重的视力丧失等并发症,结果显示PDT治疗对病理性近视合并中心凹下CNV和旁中心凹CNV短期安全有效.

光动力疗法;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多焦视网膜电图;光相干断层扫描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硕士

眼科学

吕帆

2007

中文

R778.11

59

2007-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