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银行监管体系国际比较研究

辛子波
东北财经大学
引用
银行监管(BankingSupervision)是指银行监督与银行管理,包括对货币政策与银行法执行情况的监督、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督、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银行准入与退出的全部运作过程。银行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银行监管含义是指银行管理机构对商业银行在其业务范围内实施银行管理和政策监督;广义银行监管包括银行监督和银行管理,其中银行监督是指银行经营的法律和规则框架;银行管理包括银行自身的内部管理,即内控制度,是由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制定业务经营政策并进行内部经营管理。 银行监管对于维持一个国家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定,对于保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银行作为一种企业形态的特殊性,其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大大超出了其活动本身的作用效果,因此,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不能只是像一般市场主体那样只注重合规性和事后监控评价性的监管。银行监管必须渗透进银行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要求其对银行风险和业务失误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控制性,要求其必须掌握银行业务活动最全面信息和内容。银行监管体系复杂而又要求较强的有机性和灵活性,因此,构建全面而完善的银行监管体系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是较大的难点。 我国的现代银行制度建立较晚,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发展不健全,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本经营能力都较弱,加之长期以来政府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我国银行的经营环境已不容乐观。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监管费用高昂,金融创新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国际化程度低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四个最为突显的难题,也是我国银行监管走向现代化、集约化、高效化的主要障碍。在此情况下,有效的借鉴来自相似国家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和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探究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的一般特点和政策措施可以为我国银行监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在论述中,按照比较研究的一般方法,将其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部分、应用分析和归纳部分、总结和系统分析部分。具体而言: 一、理论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是指文章的第1章所包括的内容。在第1章中分为三节系统介绍和概括了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原则和分析原理。第一节分析和介绍了传统银行监管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利益论、社会选择论、特殊利益论、追逐论和管制新论等内容;第二节是针对银行活动和银行监管活动的新进展和新特点而归纳的现代银行监管理论,主要是在传统理论基础上结合市场竞争结构和市场信息状况而深化的信息非对称与银行监管理论和银行业脆弱性与银行监管理论。第三节则是介绍银行监管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以突出我国研究的水平、内容和特点。 二、应用分析和归纳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将银行监管的内容予以纵向分解,并将各典型国家的措施和手段一一对应进去,予以归纳各国的典型特点和分类国家间的差异,为我国的银行监管的具体措施和政策提供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差异分析的标准。主要包括文中的第2、3、4、5、6、7、8等章节。 1.第2章。本章主要是介绍和述评银行监管组织管理体系的比较。在分析过程中,按照发达国家、赶超型国家、转型国家、发展中国家分为四个典型的类型,其中发达国家主要为我国银行监管组织管理体系提供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的思想和路径,而赶超型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为我国银行监管组织管理体系提供水平型的借鉴和修正现有缺陷的思路和措施。其中发达国家选择美国、英国、德国三个典型国家作为分析的载体;赶超型国家(地区)选择日本、韩国两个国家作为分析的载体;转型国家选择同属转型大国的俄罗斯作为分析的载体;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则选择较具借鉴意义的印度作为分析和研究的重点对象。 2.第3章。本章主要是介绍和述评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体系的比较。市场准入监管是各国实施银行体系有效监管的第一道门槛,准入程度的高低与未来银行发生风险的可能性有相当程度的正关联性。在论述中,将各国的银行准入监管体系分为四个层面,即准入资本金要求、所有权结构限制、业务准入的限制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的限制,并以此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了各国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一般特点,为我国构建适宜的银行体系市场准入监管制度以借鉴和启示。 3.第4章。本章主要是介绍和述评银行监管法规体系的比较。银行监管法规体系是各国银行监管机构赖以执行监督管理的基础,对其进行比较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各国的监管思想和监管历史沿革。在论述中,也是将内容按照发达国家、赶超型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四个层次进行展开,分别论述和归纳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的银行监管法规的特点,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的银行监管法律和具体的政策进行分析和改进研究。 4.第5章。本章主要是介绍和述评银行监管现场检查体系的比较。现场检查体系主要是指监管机构依据一定的监管法规和评价指标,到银行中实施现场的检查、考核与督改。从其操作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建立有非常全面的评价指标和操作手段,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这一特征则较不明显。而对于赶超国家而言,其现场检查体系的水平非常接近于主要的发达国家,但是可以看到他们大量地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合理因素。最后,对我国的银行监管现场检查体系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方案,即类似于赶超国家的,大量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以中国具体国情为基础的银行监管现场检查体系。 5.第6章。本章主要是介绍和述评银行监管非现场检查体系的比较。非现场检查体系主要是监管机构通过对报表和资料的分析与控制来间接完成对银行行为的约束和指导。在论述中,按照发达国家、赶超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顺序进行了必要的阐明和论述,先后概括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的非现场监管的制度、手段和方法。在对各国非现场检查体系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银行非现场检查制度和措施改进的思路和方案。 6.第7章。第7章主要是介绍和述评银行监管风险评价、预警体系的比较。在结构上,本文首先基于各国和地区银行危机的特点做出分类,然后按照发达国家、赶超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顺序对各国的风险评价和预警体系的一般特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力争在可能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我国的风险评价和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的基础。 7.第8章。第8章主要是介绍和述评银行监管分类纠正与处置体系的比较。分类纠正和处置体系主要是对检查出来的异常情况或者问题银行采用何种应对和处罚措施。从各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处理模式更加偏向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赶超型国家的处置措施中,政府干预的情形占有非常明显的比重,而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依赖于政府的直接干预与控制,其主要处置措施也相对刚性和严厉,甚至违反必要的市场公平的原则。在本章第三部分是进行国际比较与我国的分类纠正与处置体系的完善与革新。 三、总结和系统分析部分 在总结和系统分析中,将第二部分的分国别和分国家类型的直接比较方法予以放弃,更主要的选择从总体上和前瞻发展上来分析各国间银行监管的发展共性和系统有效性。在文中主要包括第9章和第10章的内容。 1.第9章。第9章是对银行监管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和比较。主要论证结构包括,银行监管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划、有效性理论的概述和选择、监管有效性评价的中间环节和模块、有效性评价模型的构建、有效性评价模型的应用(选择美国、英国、日本和我国)及我国的改进方案。 2.第10章。第10章是本文的结论和前瞻性的一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银行活动跨国化、区域化的特征越来越显著,世界各国在巴塞尔委员会、WTO、IMF、WB和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推动下,银行监管的制度、组织结构、政策措施出现了一定的趋同化的走势,作为日益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我国银行监管机构自然也不能免除。在论述中分析了统一性趋势形成的现实可能性、统一性趋势的困难与阻力、统一性趋势的主要表征与预测和统一性趋势的主要表现,为我国银行监管的下一步改革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方向。 在本文中,一方面大量参考和学习了其他专家、学者和同仁的研究成果及方法,另一方面又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特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1.将银行监管理论进行断代划分与处理,把信息经济学和市场竞争结构学说指导下的银行监管理论予以单独规划,并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避免了传统理论综述中相关理论混乱、界限不清的问题。 2.对银行监管有效性分析做出了重要突破。这种突破主要表现在对银行监管有效性指标归纳上的突破;银行监管有效性作用黑箱的提出和构成分析;银行监管有效性模型的构建等三个方面。 3.前瞻性和动态研究内容的创新。在进行国别比较的基础上,还对银行监管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重要探讨,建立了我国银行监管函数组,即银行监管基本函数、银行监管供求函数和银行监管收益函数。分析了银行监管国际统一性的前景及其实现基础和可能性,并对静态的函数进行了动态修正,指出了国际统一性趋势所带来的收益和影响。在结合前瞻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银行监管的优化和改进方案。 总之,本文选题为银行业监管体系国际比较研究,以其他国家银行监管活动作为我们考察的重点,着重于各国间银行监管措施、组织结构和法律制度的比较。在理论上,这种比较研究可以规范我国银行监管的理论研究模式和方向,在实践中,这种比较研究则可以为我国的银行监管提供有效的借鉴,节约我国的探索成本,避免改革中的失误,从而直接有效的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的水平和效果。

银行监管;银行管理;货币政策;银行准入;组织管理体系

东北财经大学

博士

国际贸易学 国际经济关系

何剑

2006

中文

F830.2;F832.1

337

200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