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研究

吕菡子
东北财经大学
引用
近几年,“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也将解决“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4、2005、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的都是“三农”,表明“三农”问题已十分严峻。“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保证国家的食品安全,而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既是整个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也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农村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金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极大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加速了资金从农村流往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往发达地区的趋势,而财政和金融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没有遏制住这一趋势,导致原本匮乏的农村资金更加匮乏。愈演愈烈的农村资金流出最终导致农村金融抑制,而农村金融抑制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强有力的支持,而农村金融在资金短缺的背后却隐藏着金融体制方面的缺陷。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资金来源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农业银行在农村没有精确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不明确,加上其管理权限上收,难以真正起到支持“三农”的作用。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唯一的正式金融机构,由于受到政策、自身规模及服务体系的限制,实际上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民间金融迅速崛起,民间金融组织和融资活动异常活跃,但是由于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且运行极不规范,因此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究其原因来说,农村金融体系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由我国农业本身的弱质性所决定的,而政府改革措施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政府的产业政策是歧视农业的,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面临诸多的挑战,尤其是要重构农村金融体系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应当实事求是的加以考虑,本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首先,政府应大力支持各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其次,要注意金融协调政策与财政支农政策的配合,第三,要满足农业资金总量的需求,最后应给予农民同样的国民待遇,从制度上改变现有的农民贷款机制。

农村政策性金融;农村金融体制;金融抑制;金融政策;金融体系改革

东北财经大学

硕士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

李怀

2006

中文

F832.35

42

200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