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026277

锡、铋的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范春华
山东大学
引用
纳米科技研究的对象是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介观领域,由于在这个领域的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导致材料的磁、光、声、电、催化、气敏等性质发生很大变化,这为新材料的发现和现有材料的性能改善提供了可能。材料的性能研究要以材料的合成与制备为前提。目前人们在合成粒径可控、尺寸均一、形貌规则的纳米材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继续探索简单、高效的合成方法,仍然是纳米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本论文用水热(溶剂热)法和前驱体法两种方法制备了锡、铋化合物的纳米材料。利用不同的反应条件,改变材料的生长环境,控制反应动力学过程,获得了形貌和粒径可控的几种微纳米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归结如下: 1.利用水热(溶剂热)技术以及把它与其它方法相结合的复合技术,制备了硫化铋、硫化锡、氧化锡、氯化氧铋纳米材料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a)将萃取技术与溶剂热法结合,把铋(Ⅲ)的萃合物转移进入有机相,在溶剂热条件下,直接裂解萃合物,得到了分散性良好的硫化铋纳米棒。溶剂热过程中,萃合物中的P-S键断裂,形成硫化铋产品。 (b)利用溶剂热法,以硫脲为硫源制备了六方片层结构的硫化锡。在反应过程中,硫脲缓慢分解,使得硫化锡晶核能均匀沉淀,提高了产品的均匀性。与现有片层结构硫化锡的合成方法相比,这个方法简单,不需要有机溶剂,条件温和可控。 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制备了由片层组成的花状硫化锡纳米结构。 (c)将前驱体法与溶剂热法相结合,制备了氧化锡空心球。在反应过程中,氯化亚锡与六亚甲基四胺形成配合物,溶剂热过程中,配体被羟基取代,经过脱水从而得到氧化锡空心球,并对空心球状氧化锡做了荧光发光表征。本方法易于操作,不需要外加模板和结构导向剂,仅通过控制溶剂热过程中溶剂种类,即可进行定向合成。 通过改变溶剂组成,选择合成了针状氧化亚锡纳米晶。 (d)将沉淀法与溶剂热法相结合,制备了氯化氧铋的纳米片层。在反应过程中,水合肼作为沉淀剂,加热条件下沉淀反应得到氯化氧铋。将得到的氯化氧铋进行溶剂热处理,得到中孔片层结构的氯化氧铋,目前尚未发现这种带孔结构的报道。在反应过程中,水合肼对这种中孔片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它胺类沉淀剂则不能得到这种结构的氯化氧铋。 2.利用直接沉淀法和热处理结合的两步法,制备了锡酸盐微纳米结构,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a)以锡酸钠和硝酸钙为起始反应原料,制备了八角花状的六羟基锡酸钙前驱体,通过煅烧前驱体得到同一形貌的锡酸钙产品。用这个方法制备的前驱体的煅烧温度为800℃,较文献报道有明显降低,有利于生产中的节能。加入氢氧化钠调节,可以得到带有级次结构的锡酸钙,晶核的不同晶面对羟基吸附性的差异,对形貌的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加入盐酸调节反应溶液,可以制备得到立方块状的锡酸钙,对其气敏性质测定表明,立方块状的产品对1000ppm的乙醇有明显的响应。 (b)以锡酸钠和硝酸锶为起始反应原料,制备了束状的六羟基锡酸锶前驱体,通过煅烧得到同一形貌的锡酸锶产品。控制锡酸钠溶液的pH值,可以很好的调控前驱体的分散性:例如,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条件下反应时,得到分散性良好,粗细均匀的锡酸锶纳米棒;在加入盐酸溶液的条件下反应,前驱体的聚集性增强,得到束状纳米棒。对不同分散性锡酸锶产品的荧光性质进行研究,发现形貌的不同并没有引发荧光发光出现差异。

纳米材料;萃取;无机化学;纳米科技

山东大学

博士

无机化学

孙思修

2006

中文

O614;TB383

109

200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