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009977

不结球白菜霜霉病抗性机制及其分子标记

冷月强
南京农业大学
引用
本文对不结球白菜的抗霜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分子标记做了相关的研究,其中重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不结球白菜的抗感两个亲本、F<,1>以及F<,2>进行了抗霜霉病鉴定,并分别在子叶期和4叶期进行两次鉴定,以确定霜霉病的抗性是否在不同的生育期发生了转变。结果发现,两个亲本无论在子叶期还是在4叶期的鉴定结果与其基因型是一致的,F<,1>在子叶期和4叶期也都表现为抗病,说明了霜霉病在本实验所用的材料中没有发生抗性的转变;F<,2>中的144株单株同样在子叶期和真叶期都表现出近似3:1的分离比,初步认为不结球白菜对霜霉病的抗性应该存在一个显性的主效基因在起作用,但也不排除其它微效基因的作用。 2.通过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不同抗性不结球白菜品种在接种霜霉病菌后120h内PPO、POD、PAL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以探索不结球白菜叶片中防御酶活性与抗霜霉病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接种病原菌后,相对于对照,4种酶的活性在抗感品种中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抗病品种的4个酶活性都明显高于感病品种,PPO、POD、PAL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峰值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的72、96、72和96h,与感病品种相比,抗病品种的4种酶活性不仅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而且高活性维持的时间长。 3.对影响AFLP反应中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不同的处理,优化了AFLP反应体系,并确定了不结球白菜AFLP最佳的选择性扩增体系。首先,在酶切和连接中对不同浓度的DNA模板的研究发现,DNA的用量在25~250ng/μl时都可以满足AFLP反应的需要。另外,对不同浓度的Mg<'2+>和dNTPs处理结果发现,在本实验中Mg<'2+>的浓度对选择性扩增的结果起决定性作用,不同浓度的dNTPs对选择性扩增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不结球白菜最佳的选择性扩增体系。 4.研究了与抗霜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ISSR、AFLP分子标记,利用不结球白菜抗病品种014和感病品种010杂交的F<,2>群体为材料,通过人工接种鉴定,采用高抗单株和高感单株分别构建抗感病池,筛选了RAPD、ISSR、AFLP等引物。结果发现:在所筛选的560条RAPD引物中只有1条引物AY12在抗感病池中扩增出多态性片段AY12<,1238>,通过F<,2>单株验证后,证明AY12<,1238>是与抗霜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其遗传距离是6.7eM;而其他的两种分子标记均没有找到与抗霜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

不结球白菜;霜霉病;防御酶活性;AFLP;分子标记

南京农业大学

硕士

蔬菜学

侯喜林

2006

中文

S634.3;S436.341.12

63

2007-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